作者:劉紹義
原以為泉城濟南趵突泉的“源清流潔”匾額,是康熙皇帝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順手而寫的。等看了《康熙起居注》才發(fā)現(xiàn),,康熙曾在多個場所說過這樣的話,。這說明康熙皇帝寫這四個字的時候,,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是有自己的良苦用心的,。
康熙最早說這話,,應(yīng)該是康熙十九年的五月十五日,當(dāng)時天下大旱,,災(zāi)民遍地,,流離失所,就連京城附近,,也聚集了不少災(zāi)民,,面對此情此景,康熙皇帝召集九卿,、詹事、科,、道官員到乾清門,,想讓他們談?wù)剬r政的看法,沒想到這些官員不是要大赦天下,,就是出點子拿點盤纏錢讓災(zāi)民回家,,康熙皇帝看大家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就語重心長地說:“朝廷致治,,惟在端本澄源,。臣子服官,首宜奉公杜弊,。大臣為小臣之表率,,京官為外吏之觀型,大潔則小廉,,源清則流潔,,此從來不易之理。如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yè),公而忘私,,小臣自有所顧畏,,不敢妄行?!闭f白點,,就是治理天下,匡正風(fēng)氣,,要從大官做起,,從大官抓起,。
上梁不正下梁歪,事實的確是這樣,,在清人錢泳的《履園叢話》中,,有一篇《鐵面御史》的文章,說清正廉潔的“鐵面御史”郭琇,,在做吳江令時有“墨吏聲”,,當(dāng)他的頂頭上司江蘇巡撫湯斌責(zé)怪他時,他勇敢承認并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向來上官要錢,,卑職無措,,只得取之于民。今大人如能一清如水,,卑職何敢貪耶,?”面對湯斌這個好領(lǐng)導(dǎo),郭琇回府,,“呼役汲水洗其堂,,由是大改前轍”,成了一個萬人傳誦的清官,。
正是因為此,,不到五年的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面對來乾清門向康熙辭行的新任山東漕運總督徐旭齡,,康熙皇帝又說到了“源潔則流清”的話題,。他說:“源潔則流清,爾為大吏,,務(wù)正己率屬,,官吏自不為奸?!笨梢姰?dāng)時康熙皇帝已經(jīng)認識到做好高官的重要性,。
其實,這句話并不是康熙皇帝的首創(chuàng),,早在唐王勃《上劉右相書》中,,就有“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一語,。明代王夫之的《讀通鑒論》,,也對“源清流潔”這個思想進行了深刻闡述:“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甚,政益亂,,民益死,,國乃以亡,。”
懲治貪污腐敗,,要從“上官”做起,,要從高官頭上開刀。也就是說,,懲治貪官,,如果只懲治微官小吏,那是隔靴撓癢,,舍本求末,,到頭來是不會有什么效果的。因為“上官之虐取也,,不即施于百姓,,必假手下吏以為之漁獵,下吏因之以讎其箕斂,,然其所得于上奉之余者亦僅矣,。而百姓之怨毒詛咒,乃至叩閽號愬者,,唯知有下吏,而不知賊害之所自生”,。所以他大聲疾呼,,如果僅讓小吏“代上官受縲紲”,那是不公平的,,那是“法之不均,,情之不忍”的,那是懲治不了腐敗的,。古代是這樣,,現(xiàn)在是這樣,將來永遠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