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宗國
窗外小雨瀟瀟,夏日的煩熱隨著連日雨水的浸潤,漸漸消停下來,手持一卷書,斜躺在圈椅中,臨窗而讀,便感覺這是人間最快意的休閑生活了。
每個人的生活情趣不一,正如有人愛菊,愛牡丹,愛梅花,愛荷花,我獨愛瀝瀝雨聲中看書靜思,這或許已經(jīng)成為生命里靜謐安樂的生活享受。
對讀書的喜愛源自幼時生活的饋贈。我的家鄉(xiāng)是一處鄉(xiāng)政府駐地,大街小巷因為劉蘭芳《岳飛傳》《楊家將》的長篇評書而風靡騷動,三天一段的廣播評書,已遠遠滿足不了鄉(xiāng)民對傳奇故事播講需求,好在村里咬文嚼字的“文化人”較多,在好事人的撮合下,在本家二叔臨街新落成的房間里,空曠的三間屋子、自帶的馬凳,齊齊的聽眾,從鄉(xiāng)文化站借來的《岳飛傳》《楊家將》《水滸傳》之類的書,一位德高望重的讀書人,便構(gòu)成當時最時尚的鄉(xiāng)村讀書會。這個讀書會大多選在農(nóng)閑季節(jié)的下午,在我的印象里,夏季雨水較多的時節(jié),也是農(nóng)人最清閑的季節(jié),更是我們小學生的假期,我們更愿意擠進里面津津有味地聆聽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當時,熱衷講書的有念過私塾的東街李家族長,農(nóng)技站的朱大哥,參加過抗美援朝的供銷社會計三大爺?shù)热耍@些多是我們村有見識有文化的高人,他們雖然沒有說書人精彩的技巧,但是他們有著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真實淳樸的認知,在誦讀間不時插播上自己的見解,讓聽書人嘖嘖稱贊。窗外雨聲風聲,室內(nèi)誦書聲評論聲,構(gòu)成鄉(xiāng)村最美的交響樂,這鄉(xiāng)村最樸實的讀書會培養(yǎng)了我對讀書的興趣和對山外世界的渴望。
伴隨著書香,我從迷戀鄉(xiāng)村書店,留戀學校圖書室,奔走圖書館,一直到參加工作,讀書、購書,品書、創(chuàng)作,書,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的眷戀和歲月的伴手禮。
多年的歲月沉淪和磨礪,養(yǎng)成了聽雨讀書的嗜好。漫天珠簾,遮蔽了工作的重壓,消解了塵俗的紛雜,出不了門,會不了客,留住一份清閑,卸下一身疲憊,泡一杯清茶,躺在臨窗的椅上,翻開溢香的書卷,悠然游走在字里行間,在那曲折蜿蜒的故事里感受人物的悲歡離別、喜怒哀樂,體悟人世的滄桑變故、愛恨離舍。在那些富有哲理的話語中體味生命的真諦,警醒自己要知足常樂,珍惜當下,感恩你所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更是人生旅程的延伸,每一次閱讀,都是跟隨著作者的筆觸,聆聽一次次靈魂傾訴,歷經(jīng)一次次思想洗禮,滋長一段段生活歷練。在夏日和風細雨的世界里,心靈游走在書卷間,在瀟瀟雨絲間尋覓寧靜和安逸。
雨夜的靜謐梳理著思想的羽翼,更加激勵著創(chuàng)作的欲望,也正是讀書寫作成就自己的成長之路。自己從教書,跨界到行政部門,干過秘書、新聞寫作、文藝創(chuàng)作,一路走來,讀書,感悟,創(chuàng)作,用自己敏感的心靈、多方位的視角和積淀的知識,來捕捉大自然的旋律,描繪身邊樸實可愛的鄉(xiāng)鄰、親人,盛贊一切熱愛生命、追求美麗的鮮活人物和事件。隨著筆端的文字變?yōu)橛湍U字,我更加喜歡埋頭稿紙,筆耕不綴。
時值中年,終于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多年積攢的圖書也有了歸屬,讀書寫作的視野更加寬廣,涉獵更多領(lǐng)域。在雨季休閑的時光里,可以追溯文集史實,可以參悟圣哲思想,可以透徹世間名利紛擾。讀書寫作,使自己對時間、生命,對一切都充滿感恩,讀書寫作為心靈找到一處寄托,日漸豐滿和安詳。
聽雨觀風靜讀書。讀書是孤獨者在原野尋蹤的遠行,“人生到處知何以,應(yīng)是飛鴻踏雪泥”。其實,讀書就是一輩子最好的修行,讓我們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面對生活中遇見的美好和風雨,人生才會變得更加充實快樂,絢麗多姿。
聽雨觀書正當時,腹有詩書蓮花開;以書為友,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