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潤濤
山東煎餅卷大蔥,,這是一句老話,,現(xiàn)在已很少有人這樣說了。不過仍有人保持這一飲食習(xí)慣,,大蔥沾黃豆醬,,外卷一層煎餅??梢赃@樣說,,在煎餅的吃法上可以有N種選擇,,但最經(jīng)典的還是煎餅卷大蔥。
關(guān)于煎餅卷大蔥,,還有個愛情故事呢,。說的是沂蒙山下有一個姓梁的窮書生,自小與黃家妹子定了親,。后來書生父母雙亡,,黃家妹子的繼母嫌貧愛富,有了悔婚之意,。當(dāng)時梁書生進城科考,,借住在黃家。黃家繼母雖給他安排了住房,,卻不給他送吃的東西,,想把他餓跑。兩天后黃家妹子發(fā)現(xiàn)了端倪,,想出一個辦法,,用面烙成像紙一樣又薄又大張的餅,把大蔥剝?nèi)チ似ず腿~,,削得像筆一樣,,偷偷送給書生。后來書生考中,,娶了黃家妹子,,夫妻恩愛,白頭偕老,。
據(jù)說煎餅在我國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除了上面那個故事,還有煎餅補天的傳說,。古代曾有正月二十“天穿日”吃煎餅的習(xí)俗,,宋人李覯曾留下“一枚煎餅補天穿”的詩句,都與這個傳說有關(guān),。蒲松齡先生曾寫過一篇《煎餅賦》,,至今讀來仍唇齒留香:“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三五重疊,炙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飄遠……”
其實不論是小米、麥子、玉米煎餅,,還是地瓜干煎餅,抑或雜糧煎餅,,摻入了谷糠,、高粱的糠煎餅,相比白面饃饃都要粗糙得多,,可它曾經(jīng)是人們生活中的主食之一,,不論貧富,區(qū)別只在于做煎餅的食材,??梢赃@樣說,能常年吃上純糧食煎餅的人家,,必定是村里的富裕人家,;能夠常年有地瓜干煎餅吃的人家,一定在村里屬于中等偏上的人家,;能夠常年有糠煎餅吃的人家,,一定還算說得過去的人家。莊戶人常年吃粗糙的煎餅,,從而形成的秉性和特質(zhì),,也必然是質(zhì)樸無華、粗獷豪放的,。父親生前在吃的問題上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餃子也有吃膩了的時候,,唯獨煎餅沒有吃夠的時候。現(xiàn)在想想覺得還是蠻有道理的,。
曾經(jīng)讀到燕燕燕寫的《最是銷魂菜煎餅》,,在作家筆下,菜煎餅不但是一道美食美味,,還是一種情感寄托,,在悠悠情思中升華成人間至味。讀過此文,,勾起了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記憶中有一個場景一直揮之不去,那就是母親坐在鏊子窩里烙煎餅,。小時候我和弟弟都特別期待母親烙煎餅,,因為這時會“改善”一次生活,母親會借烙煎餅的鏊子做兩卷菜煎餅,。菜煎餅的餡通常是韭菜或者蘿卜,,偶爾碰到街上來了豆腐挑子,就買斤豆腐摻入餡里,。久而久之,,我掌握了做菜煎餅的全部流程,,母親烙煎餅時,我就在她的指導(dǎo)下調(diào)拌餡子,,不過母親在世時一直沒給我親自做菜煎餅的機會,。母親去世后我曾做過,雖然熟悉整個流程,,有樣學(xué)樣,,但似乎并沒有得到母親的真?zhèn)鳎艿芸傉f我做的菜煎餅沒有母親做的好吃,。為什么會是這樣呢,?難道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這件事困擾了我很多年,,直到離開家鄉(xiāng)后才明白過來,,原來是我做的菜煎餅少了母親的味道。
耳邊常疑母喚兒,,夢里猶聞煎餅香,。我進城近五十年了,雖然人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從小養(yǎng)成的飲食習(xí)慣卻被保持下來,。這些年我家餐桌上有一種食物從來沒缺席過,那就是煎餅?,F(xiàn)在市場搞活了,,煎餅的品種也越來越多。從打糊方式上分,,有石磨的,,有電磨的,還有用面糊拌的,;從制作方法上分,,有手攤煎餅,也有機器煎餅,;從原料上分,,有麥子煎餅、小米煎餅,、玉米煎餅,、雜糧煎餅——可很少有瓜干煎餅。有一次,,妻子問攤煎餅的老人為什么不攤點瓜干煎餅賣,,老人說攤過呀,少有人買,便不再賣了,。妻子無語,。總之,,如今煎餅的品種繁多,,但因少了地瓜干煎餅,我便認為是一種缺憾,。早些年我家買的煎餅不多,多是鄉(xiāng)下的親戚們送的,,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并且都是特制的,在麥子里摻入一定比例的豆子和花生,,吃起來又脆又香,。這些年則幾乎沒有人送煎餅了,原因是親戚的年紀都大了,,烙不動煎餅了,。
現(xiàn)在城市里吃煎餅的人還真不少。那天在朋友圈看到友人到母親指定的地點買煎餅后寫了一段話,,最后一句是:“天南地北滕州人,,哪個能忘了煎餅的味道?那是濃濃的家鄉(xiāng)味道,?!边€有,當(dāng)?shù)厝朔昴赀^節(jié)到省外走親訪友,,也常買煎餅送人或備下自食?,F(xiàn)在快遞方便了,也常有人成箱子的買了往外地發(fā)送,。那天我看湖南衛(wèi)視節(jié)目,,發(fā)現(xiàn)一個叫呂曉翠的阿姨,竟然把山東雜糧煎餅賣到了湖南長沙,,在一幫大學(xué)生的幫助下,,生意做得風(fēng)生水起。還有“蒙陰大嫂”徐海霞,,把煎餅做成了“花”,,她做的煎餅花籃和煎餅盆景,在食用價值的基礎(chǔ)上又多了觀賞價值,,并將煎餅的影響力擴大到了國外,。
不久前老伴隨一幫老友赴青州井塘古村二日游,買回來一紙袋柿子煎餅,這讓我感到很驚奇,。問了老伴才知道,,該古鎮(zhèn)的土特產(chǎn)就是煎餅,不僅有小米,、玉米,、高粱等雜糧煎餅,還有柿子,、山楂,、蜂蜜做的煎餅。不過我吃柿子煎餅并非首次,,小時候我娘在秋天里就經(jīng)常做柿子煎餅,。
眼下我家買煎餅的時候多了,妻子已經(jīng)精通貨比三家的購物之道,,對哪家的煎餅好吃也就門兒清了,。同樣是煎餅,可有的人家烙的煎餅就是好吃,,不管放多長時間都不變質(zhì),、不變味兒;而有的人家烙的煎餅則比較差,,不僅粗糙,,還軟綿濕散,放在嘴里一嚼,,噎人掉渣,。有次妻子買煎餅回家,讓我猜她看見誰了,。我說街上那么多人,,我知道你看見誰了?妻子笑著說,,她又見到了前些年在這邊街上賣煎餅的那個老人,,說這家人還烙煎餅賣,只是搬家換地方后烙的煎餅不好賣了,。他最近才又把煎餅攤子搬回原來的地方,,生意這才又有了起色。
妻子常買煎餅的還有一家,,是對老夫妻,。老媽媽負責(zé)烙煎餅,老頭負責(zé)賣煎餅,,他們的兒子在外地上大學(xué),,為了給兒子掙學(xué)費,,他們才進的城。有一次,,老媽媽對我妻子說:“眼下煎餅賣到六塊多錢一斤,,雖說是貴了點,可俺掙的是辛苦錢,,起早貪黑,,一天到晚都沒有閑空。這冬天還好過,,夏天烙煎餅?zāi)芸舅纻€人,,起一身痱子,到秋天都消不下去,?!笨刹皇锹铮拮用慨?dāng)提起這些攤煎餅賣的,,總是感慨一番。末了她會說,,干嘛都不容易呀,!我想,生活,,生活,,生相對容易些,而活是真不容易,,要想活得比別人好,,那就更不容易了。
那天下午妻子從外面回來,,進門就高門大嗓地對我說:“賣煎餅的老頭真有意思,,賣著煎餅還唱開了?!逼拮咏?jīng)常這樣,,突然來一句,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問妻子:“老頭唱的什么呀,,難道還是個業(yè)余歌手不成?”“哪里,,他自己編的順口溜,。”說著妻子也唱上了:“老媽媽烙,,老頭兒賣,,這樣的煎餅叫實在,。過路的君子快來買呀,過了這個村可沒這個店,!”
嗨,!那一刻,妻子把我也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