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寶昌
6月12日上午,,由墨子書院高偉,、張洲等同志陪同,又一次赴木石墨子故里博物館(原容古博物館)參觀學(xué)習(xí)。這是我第四次入館受教,,發(fā)現(xiàn)館中藏品又增添不少,,真是喜出望外,,尤其是有關(guān)墨子,、墨家、墨學(xué)方面的展品,,無論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使我有實至名歸之感。
20世紀80年代后期,,山東大學(xué)張知寒先生,,依據(jù)業(yè)師童書業(yè)先生的提示,提出了“墨子是小邾國人,,故里是今滕州”的觀點,,旋即得到任繼愈、季羨林,、蔡尚思、匡亞明等學(xué)術(shù)前輩的支持,。十年前,,我引用南朝宋何承天《姓苑》和宋邵思《姓解》記述,,試加詮證,竊以為能夠說明問題,。而今,,學(xué)界已經(jīng)普遍認同了張先生的觀點。
我認為,,以下幾種物品的入藏和展出,,可以作為“墨子故里為今滕州”的補證。今臚列如次,,并稍作說明,。
1.“目夷永固”石匾、“狐駘永固”木匾,、“目夷亭”石匾及其八棱石柱的出土
“目夷永固”石匾系青石制作,,長170厘米、寬70厘米,、厚20厘米,,重500公斤。先時流落外地,。1991年,,安上村陳房海老人提供“原目夷城四門南門樓鑲嵌‘目夷永固’、北門有‘蠶母綿延’石匾各一塊”的信息,。其后,,李存建先生歷盡艱辛,于2016年尋回,。稍早,,即有“目夷亭”石匾(其寬60厘米、高40厘米,、厚8厘米)在木石村出土,。繼又尋得目夷亭八棱石柱(兩楹隸書對聯(lián)為:“兄讓弟,弟讓兄,,父命天倫千古重,;圣稱賢,賢稱圣,,□廉□立百世師”),。這些匾額或以楷體書寫,或以篆體書寫,,估計應(yīng)是宋以后之作,。清康熙時山東東昌府教授王特選有詩云:“狐臺山下目夷亭,近接木時(石)一壁青,。曾閱《春秋》見蠻觸,,雨余猶帶戟鋋腥,。”【狐臺山,,應(yīng)即目臺山,。我認為,依照音理,,“目”(或木,、或墨)上古應(yīng)是復(fù)輔聲母(mh-),后(mh-)分化為(m-)和(h-)兩個單輔音聲母,,于是有“目”(mu)和“狐”(hu)出現(xiàn),。這正如“微”(或省為“■”)上古為復(fù)輔聲母(mh-),后分化為(m-)如“黴”和(h-)如“徽”相同,。古時,,姓“黑”與姓“墨”,可以視為一姓,,也是這個道理】,,指明目臺(夷)山下,目夷亭正在木石(時)懷抱之中,。上述“目夷永固”石匾,、“目(狐)臺(駘)永固”木匾、“目夷亭”石匾及其石柱等遺物,,與宋熙寧五年傅堯俞所立“宋賢目夷君墓”碑,、2016年在木石村東南洼地發(fā)掘所得“目夷戈”一起,共同見證了目夷其人與目夷其國的真實存在,。如果嫁接上童書業(yè)先生“墨翟為目夷后人”之論斷,,則今滕州木石為墨子故里實無可疑。
2.“浚復(fù)目夷河碑記”的問世
此碑碑刻文曰:“邑之東南三十里孝三保古有目夷河,,據(jù)萬歷十三年修目夷橋碑記載,,此河乃墨翟及弟子率眾,引虎山,、落鳳山等溝瀆合而注之,。河水甘醇,兩岸賴之,。近年來,,因年久失修而泥沙溷積,源有涓而河道枯……迫于疏河,,眾推首善華誠主理……遂喚眾勞心浚疏,。男女老幼,一呼而百應(yīng),,合力為之,。自二月初二日始至三月初八日止,,挖土逾十萬方,筑堤防南北約二十里之廣,。河道壅者浚,淤者滌,,涓流其下,,眾望所歸……兩岸鄉(xiāng)鄰為感恩華公及眾善士,合議立石以志不朽云……”
這里,,碑文提到的當(dāng)年“墨子及弟子率眾引虎山,、落鳳山等溝瀆之水”注入目夷河之事,出自萬歷十三年“修目夷橋碑”所載,。應(yīng)該認為可予信從,。墨子故里為木石(目夷),復(fù)得一證,。
3.“墨家砦”石匾的重見
20世紀30年代,,著名歷史學(xué)家、山東大學(xué)教授王獻堂率眾在木石村北約4000米的安上村進行考古發(fā)掘,,出土物品頗豐,。其中“墨家砦”石匾尤為世人所重。此匾以純熟小篆書寫,,不像清咸豐八年所制“木石寨”用魏碑體,,且用“寨”字。盡人皆知,,作為“寨”的異體字,,“砦”行用較早,因為“砦”字初義為配備武裝力量用以自保的營壘,,即四周以砦柵相圍避敵求安(“砦柵”義之“砦”,,可以寫作“柴”)這樣的安營扎砦(寨)意識。故而應(yīng)認為“墨家砦”石匾當(dāng)為早于清代之遺物,,其可信度同樣比較高,,推想當(dāng)年“墨家砦”應(yīng)是墨姓人——墨子后人——的聚落,其后或因戰(zhàn)亂,,或因水旱,,邑人外遷而村砦(寨)遂湮。
4.狐駘(目臺)望族“李氏家訓(xùn)”的啟示
李存建先生作為木石村大家族李氏的一員保存書于中堂的“李氏家訓(xùn)”,,訓(xùn)文為:
“敬祖宗,,尚圣賢,敦孝悌,,睦相鄰,,端倫常,,友昆仲,兼相愛,,和夫婦,,教子孫,倡節(jié)用,,恤孤寡,,求大同,存小異,,安生理,,勿非為,忌毒染,,慎嫁娶,,勉誦讀,重交游,,謹喪葬,,遠酗酒,出異教,,守法紀,,省自身,非相攻,,樹天志,。”
中堂兩側(cè)對聯(lián):
禮滿天下一脈秉承,,
宗源道德繼往開來,。
橫批:
狐駘望族。
不難看出,,“家訓(xùn)”包含墨子“十大主張”中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和天志等七個,,足見墨子思想主張對故里父老影響之深厚,。
5.曾國藩題墨子石刻的意義
石刻是曾國藩以正楷題寫,其文為:
“大禹之周乘四載過門不入,,墨子之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稱大禹墨翟之行,,以勉勤勞也,。”
據(jù)云此石刻亦出木石村,。作為清末大儒,,曾氏極頌?zāi)觾€而勤的節(jié)操,且用以訓(xùn)誡親眷及門弟子,。如果聯(lián)系其他家族,、族訓(xùn),如天體力學(xué)奠基人錢學(xué)森,、著名物理學(xué)家錢偉長、國學(xué)大師錢基博,、著名歷史學(xué)家錢穆等人之所出——無錫錢氏家族的族訓(xùn):“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蔽覀冏詴靼?,同儒家一樣,墨子的社會政治與倫理思想方面的理念,,也蘊含作為標志我國和諧社會建設(shè)和福祉愿景追求的恒久理念的若干因子,,成為我們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形成的源頭之一。足見墨子思想主張對整個中華民族影響之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