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魯民
古往今來,但有考試,就有人押題、猜題。或自己親自動手,或請名師、高人,把考試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文章題目做上幾篇、幾十篇,背他個滾瓜爛熟。萬一考試碰上了,就會穩(wěn)穩(wěn)過關(guān),名列前茅,甚至于混個狀元、探花也不無可能。
唐朝詩人白居易聰明過人,機敏多智,是自己押題。他曾報名參加吏部選拔官員的“書判拔萃”科考試,主要考察經(jīng)義和律法知識,判詞的寫作能力更是考察重點。備考期間,他自己押題,積累了上百道判詞,合編成《百道判》。最終,白居易的準備沒白費,命中率很高,在考試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進入秘書省工作的機會。
南宋學(xué)者呂祖謙是替人押題。他創(chuàng)建了專為考生押題的麗澤書院,精心編寫了一冊《東萊博議》,直言不諱地說,此書是“為諸生課試之作也”。為了幫學(xué)生們應(yīng)試押題,他精選了多篇文章,都可以成為科考中的范文。許多學(xué)生就是通過學(xué)習(xí)他的《東萊博議》,卓有成效地提升了考試成績。因此,《東萊博議》后來不僅成為麗澤書院的“葵花寶典”,別的書院也將其選為讀本和教材,《東萊博議》一時竟成了洛陽紙貴的暢銷書,光賣書就讓呂祖謙發(fā)了大財。不過,當時學(xué)界是瞧不起他的,認為他不走正道,有辱斯文,是士林敗類。
清代湖南巡撫丁思孔因?qū)蠚v年科舉成績不滿意,下決心扭轉(zhuǎn)科考頹勢,打個翻身仗,就專門斥資辦起了“考前突擊班”,選拔各府州弟子生員到岳麓書院教授科舉之學(xué),而且“月輒一試,糊名而進”。為了押題,他遍請名士大儒,每月都進行模擬考試,影響很大,而且確有成效。以至于各地士子“聞風(fēng)向往,雖遠在江南閩浙,亦不憚重繭而至。”
但凡事都有例外,宋真宗時期的名士晏殊,從小天資聰慧,博覽群書,曾以神童身份被推薦到官府。后被直接推薦去見宋真宗,恰好宋真宗正在面試進士,就讓他也一起參加。晏殊見到試題,就毫不猶豫地說:“這個題目我?guī)滋烨皠傋鲞^,再做就有欺君之嫌,因此不敢隱瞞,請陛下還是換個題目吧。”宋真宗聽后,又問了幾句,晏殊對答如流,井井有條。宋真宗喜不自勝,認為晏殊不僅才華橫溢,文章漂亮,而且誠實不欺,光明磊落,可謂德才兼?zhèn)洌@樣的人不用還能用誰?他破例直接提拔晏殊,委以重任。晏殊就這樣躍入龍門,進入政府高層,并一路升遷,官運亨通,最后成了北宋宰相,一代名臣,還是著名詩人。
考試押題這事兒,古已有之,既不違紀又不犯法,無可指責(zé),但多少總有點投機取巧之嫌。若是有真才實學(xué),滿腹經(jīng)綸,考什么都不怕,出什么題都能答得花團錦簇,哪還用押什么題昵?不過這種人少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大多數(shù)人還是資質(zhì)平平,走走押題捷徑也算難以免俗,情有可原。
但押題也是雙刃劍,押得準固然會大喜過望,考出佳績;押不準則會白費功夫,令人失望。而且,押題范圍越小就越容易遺漏,風(fēng)險越大;押題范圍過大自然會更保險,更穩(wěn)妥,但那也就失去了押題的意義。
押題雖系雕蟲小技,但也自有其規(guī)律可循,要合情、合理、合法、合勢。今年高考作文題目之一的人工智能的運用,事先就被不少人押中,因為這是時下炒得最熱的一件事,出題老師自然也要順勢而為,與時俱進。說到底,靠押題考試取勝實非大道正途,即使考得好也屬僥幸。做學(xué)問、出成績還是要老老實實,廢寢忘食,焚膏繼晷,苦心孤詣,才能走得更遠,成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