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和(滕州三中)
東周列國兵燹未絕,刀光劍影中,英豪杰士在歷史長河中定格。大家既頌揚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又盛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管仲。洇染歷史的水墨,泅渡年歲的長河,鮑叔,這位為國薦才、成全霸王偉業(yè)的忠士,更令我詠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韓愈嘗感慨喟然:“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風逐云的駿馬,那有知人之才的鮑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樂。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鮑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之中識出有經天緯地之才的管仲,使國得良才。
而鮑叔之智又不僅在于伯樂之慧眼,更在于一顆慧心。管鮑曾是高山流水、琴瑟和鳴般的知己,后來分別輔弼兩君,又存在兩相競爭的關系。雖然鮑叔得勝,但他既未以知己之交來寬釋,也未如仇敵相見來中傷管仲,而是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開一切,有如祁奚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只將管仲定位為人才而推舉,其他不問。鮑叔知人又豈單是智?更有心底無私天地寬闊的偉岸。
劉邦用“漢初三杰”而后定天下,畢士安薦寇準而后安邦國。慧眼識才者比比皆是,但鮑叔薦管仲,甘居其下,不以伯樂的身份而桎梏良駒,不以引薦為由來安插自我勢力,這種一心為國的態(tài)度,難能可貴。
鮑叔的慧眼慧心讓我們敬慕,但也應引發(fā)我們的反思。現在不乏謬掌權柄者,任人唯親,目無賢明,動輒大言不慚,推諉搪塞;更有甚者,嫉妒在心,打壓人才,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時代激蕩,驚心動魄。在時代的風口浪尖弄潮,雖有狂飆巨瀾,卻更見英雄本色。亂象雖不乏市場,但正義總有空間。大家將來或如齊桓公治國理政,或如管仲才學滿腹,而社會不可缺失的鮑叔,也應是大家在夜宿曉行中,永遠凝固在腦中的神圣塑像。
鮑叔不朽,人才無絕。
(指導教師 邱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