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融媒 蔣春苗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志愿者以無數(shù)微光匯聚時代暖流,在平凡崗位中默默奉獻,,以一己之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脫貧攻堅的“奮斗者”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大白”;從成都大運會的“小青椒”,,到抗洪救災的“紅馬甲”,,無數(shù)青年志愿者展現(xiàn)出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的責任擔當,,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國名片”,。我作為一名基層志愿者初心源于哪?又該怎么踐行,?說到初心,,這要回憶起13歲那年寒冬,我在黎明中騎車上學,,突然從身后打來一束光一直延續(xù)到校門口,,原來是一輛公交車為了給我照明特意減速,就在那一刻,,無私為他人奉獻的信念便在我心中種下了堅定的種子,。時光荏苒,13歲的年紀是回不去了,,但13歲的夢延續(xù)到了今天,,我要把這份溫暖一直傳遞下去,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路,。
秉承“志愿精神”的初心,,踐行“為民服務”的使命。志愿服務絕不僅是遇到老人摔倒扶一把,,看到深陷困境的人幫一下的問題,,而應秉持“民之所憂,我必念之”的民本思想,,堅守崇高理想,,自覺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疫情期間,,我毅然加入街道志愿者隊伍,30天里,,滕州每個時辰的夜空我都見過,,為上千居民入戶掃碼做核酸,被雨水淋濕,,被寒風吹透,,但我沒有退縮,尤其當我收到愛心居民自制的“敲門神器”,、聽到數(shù)不清的感謝話語時,,渾身疲憊感和貼在身上濕冷的衣衫早已拋之腦后,只記得內(nèi)心暖暖的,。我深知,,不是我一人在戰(zhàn)斗,,是成千上萬志愿者和民眾并肩作戰(zhàn)。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家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筑起一道無堅不摧的城墻,這就是新時代志愿者的面貌,!
提升“志愿服務”能力,,凝聚“勇于擔當”的志愿力量。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串數(shù)字,,468832名志愿者,4891個志愿團隊,,378002小時志愿時長,,沒錯,這是滕州市最新志愿服務數(shù)據(jù),,志愿服務精神不僅化為這座城市的基因,,更是對先賢思想家墨子“兼愛”思想的傳承和發(fā)揚。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在交通路口,,小區(qū)街巷,公園市場,,處處都有擔當奉獻渲染的“志愿紅”,。“樹枝碰到我家玻璃了”“樓上漏水了”,,立馬聯(lián)系物業(yè)解決,,“樓下太吵了”,,立馬上門協(xié)調(diào),,“你說來看望我,有陣子沒來了”汪奶奶對我撒嬌般指責道,。這是社區(qū)志愿者的日常,,說不清我們有多辛苦,只聽到93歲高齡汪奶奶深情說道:“我想再活30年,,不想走,!”這看似一句玩笑話,實則是對社區(qū)志愿者幾年如一日“干在實處”的工作肯定,,更是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踐行的最有效證明,。在今后的志愿工作中,我將更加腳踏實地深入群眾,切實解決問題,,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為促進社區(qū)發(fā)展,、社會和諧貢獻一份微光,。
新時代志愿服務使命更加重大,舞臺更加寬廣,。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作為當代青年志愿者,,要常懷為民之心,,補足精神之鈣,以奉獻擔當之態(tài)綻放青春之彩,,用責任和愛心奏響時代之歌,,為志愿服務事業(yè)的崛起貢獻一份力量,新征程上志愿者必將續(xù)寫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