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海倫
滕州是祖國版圖上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但滕州人知道這里的歷史是悠久的,文明是燦爛的。首善之國,昌明之邦,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經(jīng)為這座古城打上了烙印。
我是滕州人,滕州對我來說是根,是源。但對我的孩子來說卻只是一片云。在他們的年齡,誰會去關(guān)注一片云的變化?他們只是覺得那很遠(yuǎn)。我努力說服他們多回去看看,卻都住不上幾天就吵著要回家。他們不知道在這里才叫回家。
他們不能體會這里的早餐有多么愜意,點一碗粥一根油條,不是馬上埋頭吃,而是手拿油條慢慢攪拌粥,等待著粥的冷卻。然后悠然地看著人來人往的街道,聽著家長里短的對話,靜靜感受這個城市因為一代人一代人的辛勞所帶來的變化。吃罷,3元足夠。早餐不能嘗盡的還有辣湯、糝湯、煎包等美味。
他們也不會知道午餐一個菜煎餅可以吃得有多香,附送的小米粥管夠,而這僅僅8塊錢。一碗地地道道的羊肉湯再配上一個大燒餅,26元。或許對于我來說,鄉(xiāng)愁,就藏在這些特色的家鄉(xiāng)美味之中吧。
聽著地道的滕州話,有時會激起我的焦慮,因為下一代人已經(jīng)完全不會說方言了。那些土得掉渣的方言,最能引起家鄉(xiāng)人的共鳴的口音,它們會不會消失?轉(zhuǎn)念一想,是我多慮了,方言本身不會消失,只是在我們家消失了而已。
早上六點的女人街就已經(jīng)熙熙攘攘了,我在窯雞王店內(nèi)的一張桌子邊坐下,緩緩攤開了一本書,名字叫《百年孤獨》。馬爾克斯在書中虛構(gòu)了一個叫馬孔多的城鎮(zhèn),是書中幾代人的根。滕州是我的馬孔多,可一百多年后還是我后人的馬孔多嗎?我希望是,但可能不會是了。就像幾十年以后我也會消逝,并不會有人記得,我在這個早上寫過這么一篇有關(guān)故鄉(xiāng)的感懷。
一代代的人會消失,但滕州不會,她會連同那些美食,那些方言永遠(yuǎn)地傳承下去!歷史的天空下,歲月的長河中,總有人來,也有人走,但滕州,永遠(yuǎn)是滕州人的滕州!而我,有幸曾經(jīng)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