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碳水=米飯面條?錯!
碳水化合物簡稱“碳水”,是人體必需的宏量營養(yǎng)素,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碳水家族:水果里的果糖、蔬菜里的纖維、牛奶里的乳糖…全是碳水!
碳水化合物是糖類、淀粉和纖維素的總稱,包括單糖(如葡萄糖、果糖)、雙糖(如蔗糖、乳糖)和多糖(如淀粉、纖維素),并不是只有主食中才有碳水!
1.高效供能:作為人體首要能量源,快速轉化為葡萄糖,支撐大腦、心臟及肌肉活動,維持生理機能與工作效率。
2.養(yǎng)護腸道:某些類型的碳水化合物(如膳食纖維)能調節(jié)消化功能,預防便秘,強化腸道健康。
3.穩(wěn)定血糖:合理攝入碳水能平衡血糖波動,降低代謝異常風險。
4.調節(jié)情緒:促進血清素分泌,緩解壓力,提升愉悅感。
碳水化合物是為我們身體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yǎng)素之一,正常成年人每天所需能量的50%~65%應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優(yōu)質碳水
高質量碳水,又叫“優(yōu)質碳水”“好碳水”,結構相對復雜,食用后在胃腸停留時間長,飽腹感強,升糖指數(shù)低,并能提供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學物等有益健康的物質。
飲食中,高質量碳水主要有以下五大來源:
1.全谷物
與精米白面相比,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等,包括糙米、全麥粉、燕麥、薏米、蕎麥、玉米等。
2.薯類
同等重量下,薯類比米飯熱量低,但膳食纖維含量高。相同熱量下,薯類比米飯飽腹感更強,還能延緩血糖上升。
薯類如土豆、紅薯、芋頭、山藥等,還可以補充精米白面缺乏的維生素C、鉀、β胡蘿卜素等。
3.雜豆類
雜豆類包括綠豆、紅小豆、花豆、蠶豆等,碳水化合物占比在40%~60%,它們不僅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來源,還可以補充B族維生素和鈣、鉀、鎂,并且含有谷類蛋白質中所缺乏的賴氨酸。
因此與谷物搭配作為主食,可以提高谷類蛋白質的利用率。此外,還含有大量的低聚糖和膳食纖維。
4.高淀粉蔬菜
南瓜、藕、荸薺等蔬菜含有大量有益健康的多糖,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和維生素C也比較豐富。
5.水果
水果含有大量果糖、葡萄糖等,還有膳食纖維,適量吃對血糖影響不大。
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最新版膳食指南,其中一條“強烈推薦”建議就是“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應該主要來自于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類”。
劣質碳水
與高質量碳水相對應的是低質量碳水,又叫“劣質碳水”“壞碳水”。這類碳水結構簡單,大多營養(yǎng)價值低,幾乎只能提供能量,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肥胖和慢性病風險,主要有三大來源:
1.白米飯、白饅頭、白面條、白米粥等;
2.奶茶、果茶等甜飲料;
3.蛋糕、甜甜圈、馬卡龍等甜品。
需要提醒的是,減肥期間是需要吃主食的。若不吃主食,很大一部分蛋白質食物會作為熱量被消耗掉,進而易導致肌肉流失、皮膚變差、脫發(fā)嚴重、體力下降,甚至出現(xiàn)月經紊亂等。
?減肥期間,推薦的主食如紅小豆、蕓豆等高淀粉雜豆,燕麥、蕎麥、莜麥面、黑米、小米等全谷物,土豆、紅薯、山藥、芋頭、蓮藕等各種含淀粉的薯類或蔬菜;
?需要減少的主食如白饅頭、白米飯、白面餃子;
?需要避免的主食如各種甜面包、甜餅干、甜點心等。
誤區(qū)1:碳水=發(fā)胖元兇?
真相:胖不胖,看碳水類型及數(shù)量!
過度攝入碳水,尤其是精制碳水(白米飯、蛋糕、奶茶)→狂升血糖→囤脂肪。所以,胖不胖要看量,飲食上過度攝入啥都會胖。
誤區(qū)2:無糖食品=健康?
陷阱:“無糖”≠無糖!
根據(jù)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GB28050-2011),無糖食品是指每100克/毫升中糖含量≤0.5克,這里的“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但不包含代糖。
阿斯巴甜、糖醇等代糖,可能讓你食欲暴增,血管發(fā)炎、加劇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中風和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
誤區(qū)3:低碳適合所有人?
超重肥胖人群建議在營養(yǎng)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高蛋白低碳水的飲食原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議:普通人每天碳水供能占比50%-65%,谷類食物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來源:山東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