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善傳媒 日期:2024-12-18 瀏覽量: 欄目:城事
也許有一天你會發(fā)現,你最關心的人,記憶正在被悄悄“偷”走,他們可能會忘記回家的路,忘記最愛的你,甚至忘記吃飯、睡覺,而這個“小偷”,便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大腦退行性改變(逐步萎縮)的疾病,是導致老年人認知癥(癡呆)主要的病因,俗稱老年性癡呆。
它的真正病因和病理機制,目前都還未明確,經典的病理和假說有兩個:
一是 β-淀粉“樣”蛋白沉積假說,二是異常磷酸化 Tau 蛋白假說,這些病理改變大多發(fā)生在癡呆前 10 年以上。
有沒有辦法能夠在癡呆前,就明確患者是否罹患這個病?答案是:可以的!目前腦脊液和 PET-CT 等檢測方法就可以實現,一些簡便易行的神經心理和行為測評,以及血液學檢查指標,也可以在患者癡呆前就提示是否罹患老年癡呆。要注意的是,雖然老年癡呆好發(fā)于老年人,但也有成年甚至青年發(fā)病的患者。導致或者促發(fā)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少部分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坦然接納它;還有大部分可以改變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去改變它。1.缺少運動
2.吸煙
3.酗酒
4.空氣污染
5.腦損傷
6.缺少社會交往
7.接受教育不足
8.肥胖癥
9.高血壓
10.糖尿病
11.抑郁
12.聽力障礙
換句話說,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減少至少三分之一的發(fā)病。在阿爾茨海默病非癡呆階段,患者的早期表現其實有很多。
主要集中在記憶力、定向力、語言理解和表達力等認知功能的改變,以及焦慮抑郁、情感淡漠和個性顯著改變等心理行為的改變上,下面是常見的 10 種現象:
1.記憶衰退
2.做不好熟悉的工作
3.語言能力減退
4.搞不清時間和地點
5.思維判斷力減退
6.把握做事進度有困難
7.東西放錯地方
8.情緒和行為出現改變
9.理解視覺和空間信息有困難
10.從工作或社會活動中退縮
主要表現為記憶減退,健忘,最近幾天發(fā)生的事情都記不住,過去經歷的事情全都忘記,并伴有判斷力、分析能力及執(zhí)行力的進行性減退,難以處理復雜問題。
表現為各種能力更為明顯的減退,視空間能力下降、語言障礙進一步明顯,出現失語、情感膚淺多變、抑郁、淡漠或急躁不安、易怒等,日常生活能力受損。患者出現各種能力基本消失,記憶力嚴重喪失,僅存片段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大小便失禁、肢體僵直,或基本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音等。雖然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已被證明可以延緩疾病進展,但阿爾茨海默病目前仍然不可逆轉,不能治愈,因此做好預防尤為重要。
阿爾茨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顯示,做到以下內容有望延緩或預防 40%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生:
中青年期避免肥胖,老年期(65 歲以上)不宜太瘦。
早年盡可能多地接受教育;多從事腦力活動;堅持定期體育鍛煉;不要吸煙,避免接觸二手煙。
保持良好睡眠,出現睡眠障礙時,及時就醫(yī)。
1)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患者要控制好相關指標,這些疾病都會損害認知功能,增加癡呆的風險。
2)保護頭部,避免外傷;保持心理健康,抑郁癥患者密切監(jiān)測認知功能。3)避免患腦血管病,卒中患者密切監(jiān)測認知功能;維持心血管健康,心房顫動患者應積極治療。4)定期檢測血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要積極治療。此外,還要保持強健體魄,體弱的人群密切監(jiān)測認知功能;放松心情,避免過度緊張;飲食攝入或額外補充維生素 C。但是不建議用該病的治療用藥——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來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對于絕經后婦女,也不建議使用雌激素替代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的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而且起效慢、療效不夠理想。不過已經有針對病因的藥物在國外上市,國內正在積極引進。
包括延緩癡呆進展的藥物以及針對精神行為癥狀的藥物,建議由專科醫(yī)生進行相關測評,決定是否需要加用藥物治療,不要自行用藥治療。平時可以針對性的對老年性癡呆患者進行日常能力鍛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記憶力訓練、智力訓練、方向感訓練等。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