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國凡
謚號是古代帝王將相等地位較高的人物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如漢武帝是褒謚,隋煬帝則為貶謚。謚號的評定和授予有一套規(guī)范的制度和嚴格的程序,始于西周,至宋代臻于完善。
秦檜深得宋高宗趙構(gòu)賞識,兩度為相,前后執(zhí)政達19年,權(quán)傾朝野,壞事做盡,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奸臣。秦檜于1155年病逝,時年66歲,趙構(gòu)追贈申王,在其墓碑上題詞“決策元功,精忠全德”,贈予謚號“忠獻”。
也難怪,趙構(gòu)與秦檜,一皇帝,一宰相,沆瀣一氣,秦檜更是嚴格執(zhí)行趙構(gòu)對金力主議和的主張,1141年達成紹興和議,劃定邊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繳納巨額的“歲貢”。同時,殘害忠良,竭力排斥主戰(zhàn)派,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抗金英雄岳飛。南宋朝廷從此偏安江南,不思進取,“只把杭州做汴州”。趙構(gòu)認為自己能穩(wěn)坐太平皇帝的寶座,全賴秦檜之功。秦檜病重期間,他多次屈駕前往秦府探望,死后更是贈予其謚號“忠獻”(危身奉上曰忠,知質(zhì)有圣曰獻),可謂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要知道,這之前,兩宋兩百年,獲此謚號的僅趙普、韓琦二人,都是有大功于國家社稷的一代名臣。
好在謚號并非一旦定下就不能修改的。開禧二年(1206),主戰(zhàn)的宋寧宗趙擴改秦檜謚號為“謬丑”(“傷人蔽賢曰謬,武功不成曰謬,名實過爽曰謬”“沽威肆行曰丑”),并下詔追奪秦檜的王爵,追究秦檜誤國之罪。同時,寧宗追封岳飛為“鄂王”,為韓世忠建廟,并任用力主抗金的韓侂胄為宰相,極大地鼓舞了抗金士氣。可惜,韓侂胄北伐失敗,1207年,上朝時被史彌遠指使人暗殺。投降派楊后、史彌遠掌控了軍政大權(quán),嘉定元年(1208),又一次對金屈膝乞和,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條件:增歲幣為三十萬,犒師銀(賠款)三百萬兩。可氣的是,朝廷竟恢復(fù)了秦檜的爵位和謚號。
由此可見,朝廷中主戰(zhàn)派還是主和派得勢,直接關(guān)系到秦檜謚號的褒貶。如此標(biāo)準(zhǔn),全不顧國家利益、民眾心聲,可悲可嘆矣。
好在秦檜最終不能逃過歷史的審視。
寶祐二年(1254),理宗趙昀“厘正秦檜謚”,最終定謚號為“繆狠”(“繆”與“謬”通假,“狠”與“很”通假,且比“繆丑”更加了一級)。元代編撰的《宋史》,將秦檜列入《奸臣傳》,評價秦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兩據(jù)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朱熹、馬端臨、王夫之、梁啟超等都視秦檜為奸臣,予以負面評價。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秦檜得勢時,百姓恨之入骨,甚至有義士為殺之不惜生命。曾為秦檜門客的施全懷揣一快刀,藏身于秦檜必經(jīng)之路的橋下,見秦檜至,飛速奔來,抽刀奮力砍去,可惜,偏了,砍在轎子的門柱上。施全當(dāng)場被抓,即被斬首,臨死前,施全大罵秦檜奸賊。其人其景,觀者無不動容。
據(jù)民間傳說,岳飛被害于風(fēng)波亭,軍民無不義憤填膺。臨安一飲食攤販搓捏了形如秦檜和其妻王氏的兩個面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里炸,稱之為“油炸檜”。人們?yōu)榱诵箲崳瑺幭噘徺I。因為顧客越來越多,店鋪就簡化制作工藝,直接把兩條面纏繞起來油炸,成為現(xiàn)今常見的炸油條。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把油條稱為油炸檜或油炸鬼。
歷史終究是人民寫就的。秦檜的謚號曾被三改,背著“繆丑”和“繆狠”兩個惡謚,被徹底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岳飛在被害數(shù)十年后,終得以平反昭雪,并獲無上榮光——孝宗下詔追復(fù)岳飛的官職和爵位,并贈予謚號“武穆”,意為“折沖御侮,布德執(zhí)義”;寧宗時,追授為鄂王,追贈太師;理宗時,改謚“忠武”。
杭州岳王廟,秦檜夫婦低垂著頭,雙手被緊綁于后,跪于地,永遭世人唾罵,永世不得翻身。這就是歷史的審判,民意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