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獻春
今年的高考結(jié)束了。近幾天關于高考的話題勾起了我的高考記憶,雖然四十多年過去了,但那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村子里讀的。上初一時,從廣播里知道了恢復高考的消息,班主任老師王子東比我們還興奮,他當作一件天大的事,激動地講了半節(jié)課,說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鼓勵我們要勇敢走向更遠的地方。我當時聽了心中熱乎乎的,好像黑夜里行走看到了前方的亮燈;我父母都有點文化,知道讓孩子們讀書有了奔頭,比之前更加關注我們的學習情況。
初中畢業(yè)后,我和同村的五六位同學順利考上了第七中學,這所縣屬高中設在滕平路西的大堂門村,離我們家有五六公里。那時的條件都很艱苦,每個星期在這條鄉(xiāng)間小道上走個來回趟,要背回夠五天半吃的煎餅和咸菜;全班男生擠在一個大屋的通鋪上,天熱時彌漫著令人作嘔的難聞氣味,最煩惱的是冬天里虱子爬來爬去。但是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想著實現(xiàn)心中的愿望。那時沒有多余的學習資料,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研讀課本上的內(nèi)容,操場邊大樹下、校門口水電站旁,總能看到一些同學捧著書本的身影,全班同學你追我趕比著用功,兩年的高中生活充實而又快樂。
1980年7月,高考的日子快步走來,我內(nèi)心與這炙熱的天氣一般,充滿著期待與不安。頭天下午,我和幾位同學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前往學校兩公里之外的一個聯(lián)中認考場:幾座低矮的磚房圍成了一個學校,土坯臺面的課桌坑坑洼洼,這陌生的環(huán)境、簡陋的條件,加劇了我對高考的恐慌。接下來的每一場考試,監(jiān)考老師都是一臉嚴肅地查驗準考證和文具,我們被動地在三排教室之間變換著考場座位。語文和數(shù)學的考題不算太難,只是感覺時間不夠用;我一直偏文科,理化兩科的試卷讓我徹底傻眼了,一開始就遇到了攔路虎,幾道大分值題更是讓我抓耳撓腮,腦海中一片荒蕪,想不出一絲解題思路,左右其他真想偷看一眼。考場上一片寂靜,只聽見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對我來說,一分一秒都是煎熬,只盼著交卷的哨聲早一點吹響。
一個月后,我被村上的幾位同學邀著去縣城看高考的成績,我們五個人只有三輛自行車,路上交替著騎車坐車,倒也多了幾分樂趣。騎行了一個多小時,我卻沒有多少言語,全心猜想可能的結(jié)果,翻來覆去的“考上”和“沒考上”。在縣教育局附近,杏壇路邊的墻上張貼出了錄取榜單,是寫在紅紙上的俊逸毛筆字,來看榜的人很多,有考生也有家長,人們的目光如同探照燈般掃視著,不時聽見有人大聲驚叫,那是因為看到了熟悉的名字和考上的學校。我擠在人群后面踮起腳尖,快速掃過一張張紅紙,結(jié)果大失所望。與我一起來的同學,也都沒有尋見自己的名字,一個個如撒氣的氣球失去了來時的精氣神,這個時候真正知道了名落孫山的滋味。午后的陽光向西挪移,我們也無心在縣城停留,無精打采地往回騎。
家中的大門緊閉,坐在石碾旁納涼的曾祖母告訴我,我父親晌午飯時還念叨著能考上嗎?我快步來到了村子南邊,遠遠望見正在黃煙地里勞作的父親。父親知道我去看榜了,我卻半天沒有說話,父親先開了口:“沒考上吧?沒事的,今年的題都說有點難,明年咱繼續(xù)考!”我點了點頭,父親暖心又體諒的話語,讓我流下了眼淚……
“去縣城復讀,城里的老師教得好。”父親認定了這個理,他在能讓我復讀的一個熟人家中,賣力地干了一個多月的建筑活,說了一大堆好話,終于爭取到了一個去縣城三十一中插班復讀的名額。我知道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更知道父母從未說出來的期盼,復讀的日子里,我加倍刻苦努力,常常在借住的三姑奶奶家鉆研到深夜。第二年的考場設在滕縣一中,老天爺似乎特別關照,高考的三天一直下著雨,涼爽宜人的天氣讓我得以正常發(fā)揮,預考時領先全校的成績讓我有了自信心。一個月后,終于接到了棗莊工業(yè)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我的人生軌跡由此改變。
后來才知道,這一年,全縣大專錄取了163人、中專錄取了785人,比上一年僅僅增加39人,真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很多年以后,高考前的焦慮、恐懼,考場上令人窒息的窘態(tài),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夢中。欣慰的是,當年村上的幾位好同學復讀之后,陸續(xù)考上了大中專,只是有的人復讀了一年又一年。讓我父母引以為豪的是,五個孩子全都通過大中專考試跳出了農(nóng)門,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在那個鄉(xiāng)下依然缺吃少穿的歲月,供應我和弟弟妹妹上了小學上中學,直到全都考學走出農(nóng)家院,這其中的艱辛付出可想而知,父母卻從來沒有向我們傾訴過,沒有過對我們的失望或責備。我慢慢體悟到:父母給予我們的,不只是取之不盡的愛和力量,還有不向命運認輸?shù)娜松鷳B(tài)度。
高考時光漸行漸遠,我內(nèi)心深處那份對時代的敬意,對老師、家人和親友們的感念卻愈發(fā)深刻,久而久之形成了濃濃的高考情結(jié):我收藏了1977年10月21日刊有恢復高考消息的《人民日報》,那可是決定幾代人命運、影響中國發(fā)展進程的大事件的實物見證;每當獲知熟悉的人中有孩子參加高考,我總會送上美好的祝愿,每年的高考季,我還會去附近的高考考場外轉(zhuǎn)一轉(zhuǎn),看著青春飛揚、勇敢追夢的莘莘學子,恍若回到了曾經(jīng)的中學時光,回到了那刻骨銘心的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