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奎
魯南鄉(xiāng)村,石榴是常見的樹。每年快立夏時,一樹樹石榴花盛開在農(nóng)家院墻內(nèi)外,成為鄉(xiāng)村里一道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
老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棵石榴樹。不為看花,只為能吃上石榴。我家的石榴樹樹小枝弱,數(shù)朵紅艷的石榴花并不奪目,果結(jié)得少,小而味澀。后來,未待成樹,在砍伐院子里一棵楊樹時,被倒下的楊樹壓死了,我心疼了幾天。
搬到城里后,我又在樓前的地里栽種了一棵石榴樹。這次是把石榴樹當(dāng)成花來養(yǎng),種個念想。每年冬天修剪一下枝干,看著石榴樹從纖弱的小苗慢慢長大。開始的幾年,沒留意石榴開花;記不得哪一年了,我站在二樓陽臺望向窗外,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樹紅花在陽光下嬌艷奪目,石榴樹開花了,朵朵紅艷似火。白居易寫榴花的那句詩涌了出來:“一叢千朵壓闌干,翦碎紅綃卻作團(tuán)。”暗自佩服詩人描繪得惟妙惟肖。不是嗎?團(tuán)團(tuán)紅綃綴在枝間,綠葉做襯,花紅如火,分外耀眼。
遺憾的是,樓下這棵石榴花雖艷,結(jié)的果實(shí)卻不大,或是品種的緣故。我在棗莊上學(xué)時,同桌是嶧城人,嶧城是著名的石榴之鄉(xiāng)。周末返校,同桌帶來了幾個石榴,第一次見到如此碩大的石榴,算是開了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果實(shí)晶瑩剔透,甘甜多汁,至今想起來亦是唇齒生津。后來常想,怎樣的石榴花才能結(jié)這么碩大的果子呢?嶧城有聞名遐邇的石榴園,我去過,可惜去的時候是秋季,買了幾個品相俱佳的石榴回來了,沒見到萬樹榴花紅似火的壯觀,頗為遺憾。
石榴花雖鮮艷但不張揚(yáng),素雅而不庸俗,又有著美好的寓意,深受人們的喜愛。翻開古詩文,不僅白居易寫過榴花,贊美榴花的詩詞隨處可見。歐陽修用石榴花寄托情思:“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等閑驚破紗窗夢。”杜牧的詩更有情趣:“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莫擔(dān)心石榴花燒著了佳人的云鬟,花襯佳人,佳人愈是美麗動人,美人襯花,花愈嬌艷嫵媚,可謂意趣盎然。在眾多詠石榴花的詩詞中,我最愛韓愈那首:“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zé)o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照眼明,照眼明,樹上的石榴花該是怎樣的絢麗爛漫?而飄落青苔上的石榴花點(diǎn)點(diǎn)殷紅,唯美的畫面,讓人心生惋惜之情。
石榴花與石榴裙亦有淵源。據(jù)考證,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元帝喜好文學(xué),他有“芙蓉為帶石榴裙”的詩句廣為流傳,“石榴裙”也就流行開來了。到了唐玄宗時,楊貴妃獨(dú)得圣寵,貴妃膚如凝脂,白皙的膚色與艷麗的石榴紅最為相襯,石榴裙便成了貴妃的專屬,以貴妃為代表的石榴裙引領(lǐng)了整個盛唐的審美風(fēng)潮。于是“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輕女子的代稱,人們形容男子被女子的美麗所征服,就稱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樓下的榴花又盛開了,給明媚的天空涂上了一抹紅艷。站在一樹石榴花前,又念起宋代詞人張先的“輕屟來時不破塵,石榴花映石榴裙。有情應(yīng)得撞腮春”。花紅人靜,時光舒緩。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歲月,舒緩的時光也似乎鍍上了絢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