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藝萌(滕州一中)
他挽起衣袖,在眾人的目光下一筆一畫寫下“水月”二字。那時的我們不懂老師之意,回過神時,已是年華隨流水,故人再難逢。他平淡的聲音好似淌過年華的流水,令人心靜,“弱德之美,是身處困境,卻不成為弱者的美德。承受,堅持,還要有自己的一種操守。”我始終不能明白弱德之美的深刻含義,直到那個晚上,我們靜靜地坐著,聽他輕緩悠長的訴說。雨聲中,他坎坷的前半生在我們的面前徐徐展開。
年幼時體弱多病,家里孩子又多,他于是成了隔壁鄰居家無兒無女的一對老夫妻的孩子。當(dāng)養(yǎng)父母垂垂暮矣,他尚在學(xué)校念書,家里無法再供他上學(xué),他不得不成為同齡人中最先出來打工的那個,可因為身體太差,微薄的薪水并沒有改變家中的窘迫狀況。他開始覺得自己無用,人生失去希望,一度在歲月中迷失方向,怎么也尋不到從前的遠(yuǎn)方。當(dāng)我們問起他的名字時,他笑而不語,提筆寫下水月二字。
水月,一個善利萬物而不爭,緩緩流淌,綿延千萬里;一個照亮山河大地,獨掛蒼穹,溫柔眾生。他熱愛詩詞歌賦,習(xí)慣在受到傷害后用詩詞療愈自己,一次次走進(jìn)穿越千年的情感,尋得心靈小憩的居所。一路走來,夢想未曾埋沒,苦難也在詩詞的滋潤下開花。他愛行行詩句抑揚頓挫,愛聲聲詞曲不絕于耳,向往潑墨落筆成癡狂,吟詩作詞平生暢。父母故去,他了無牽掛,帶著一腔愁腸獨自走遍江河大地。一邊流浪,一邊追尋夢想。夜深人靜,螢螢燭火,他享受著空無一人的詩詞世界,一字一句,治愈他心上的傷。這大概就是那個雨夜他所講的弱德之美,與世無爭,淡然處之,溫暖面對風(fēng)雨,弄花香滿衣。
被打擊、被傷害,面對衰老、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己。他在逆境中承受,他在困苦中堅持,從不懼怕磨難,從不逃避生活,從不抱怨命運,只是以一種如水如月的胸襟,成為自己、成就自己,正因如此,才得以蕩滌生活的塵土,明心見性,和光同塵。
第一次與他交談,是他主動問我是否讀過《人間詞話》。我不好意思地回答,“看過,但是沒太看懂。我還記得‘境界說’中的第一層境界是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層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層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心無外物,方能尋得燈火闌珊處的“佳人”;種種磨難,終究成就看似霧暗云深的事業(yè)。后來,在我有空閑時,他常常將《人間詞話》的美學(xué)道理與詩詞知識娓娓道來,成為我了解、熱愛詩詞的引路人。誠然,我已記不清他的樣貌,但他卻是點亮我對詩詞熱愛的那盞明燈,堅定而永恒。從那時開始,他生命的微光在我記憶里隱隱閃動,授予我的詩書道理也在我心上愈發(fā)雋永。
臨別時,他只給我們留下一句話:“若心有歸處,又何懼外界傷害。心中淡然,雖不與命運爭辯,但始終行走在改變命運的路上。”
他是水,是月。是弱德之美的踐行者,是跨越山川的旅行者,是不畏風(fēng)霜的堅定者,是生活的詩人,把苦痛唱成歌,詩意了整個人生。
悠悠歲月里,獨坐一葉孤舟,漂泊在風(fēng)雨飄搖的江河湖海。于無望中找尋希望,于壓抑中不忘堅守。飲一壺名為堅韌的酒,醉倒世俗外,從不問苦難。 (指導(dǎo)教師 孟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