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這件事上,很多人認為吃飽了就行,卻往往忽視了飲食習慣對于身體健康的影響。
研究表明:“會吃”的人不僅衰老速度更慢、血壓也更健康。一起了解↓↓↓
今年10月,,我國研究人員發(fā)現:飲食多樣性和表型衰老加速之間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換句話說,,日常飲食中吃的食物種類越多越“雜”,,身體的衰老速度相對更慢一些。因此,,要保持飲食多樣性,。
此外,我國研究人員發(fā)現:對于我國成年人來說,,食物多樣化程度越高,,高血壓發(fā)生風險越低。日常飲食中食物多樣化程度較高的人,,比食物多樣性較低的人,,新發(fā)高血壓風險降低36%。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建議,,應采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即:食物品種多樣,,以谷類為主,,多食蔬果、奶類和大豆,,適量魚,、禽、蛋,、瘦肉,,減少鹽和油,,限制糖和酒,,經常飲茶。
主食:優(yōu)選全谷物
與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含有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增加全谷物攝入有助于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發(fā)病風險,,推薦每天至少一餐食用全谷物。
果蔬:選深色蔬菜
日常飲食中,,每日新鮮蔬菜攝入不少于300克,,至少3種。例如菠菜等各種深綠葉菜,;胡蘿卜,、西紅柿、紫洋蔥,、海帶等深色蔬菜,;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卷心菜,、羽衣甘藍、大白菜,、菜花等,。
水果每日攝入200~350克,至少1種,,最好2種以上,。
肉類:選優(yōu)質蛋白
很多營養(yǎng)科醫(yī)生、營養(yǎng)師都倡導日常飲食中蛋白質攝入要“增加白肉,、減少紅肉”,,盡量少食用加工肉類。
白肉:禽類和海鮮水產,,比如雞鴨鵝肉,、魚肉、蝦,、貝類等,。
紅肉:牛肉、羊肉,、豬肉等,,以及培根,、香腸、熱狗等加工紅肉,。
豆類:豆類和堅果
豆類含有谷類蛋白質中所缺乏的賴氨酸,,是優(yōu)質的植物蛋白來源。因此,,將豆類(尤其是大豆)與谷物搭配,,可以幫助改善免疫功能、骨骼健康,。
常吃堅果能幫助抗炎抗氧化,、有助于控血壓、維持血糖平穩(wěn),、預防心血管疾病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周吃50~70克堅果,,平均下來每天約10克左右,。
茶飲:適當喝茶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茶葉中含茶多酚,、兒茶素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日常適當喝點茶在降低患癌風險、降低全因死亡風險,、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等都有一定益處,。
來源:山東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