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孟令洋
通訊員 甘 甜
屋舍儼然、街巷整潔、燈籠高掛……今年的除夕,滕州市姜屯鎮(zhèn)大楊莊村,家家戶戶升騰起年夜飯的煙火氣。
一大早,村里的幸福食堂就忙活起來。豬肉、芹菜、面粉、各色佐料,應(yīng)有盡有。志愿者們分工明確,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分享著新年的喜悅,現(xiàn)場歡聲笑語不斷。村委委員孫桂榮叮囑志愿者:“今天是除夕,咱把餃子送給村里獨居老人、留守老人,讓他們過個團圓年!”
和面、搟皮、調(diào)餡、包、煮、裝盒……當(dāng)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出鍋后,志愿者們兵分幾路,帶著煮好的水餃和對聯(lián),奔向村里獨居老人、留守老人家中。
“大爺,餃子來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幾大碗餃子端上飯桌,老楊連忙招呼眾人。“今年咱也能過個團圓年!”70歲的獨居老人楊列海笑著說。老人們吃著餃子,志愿者們便開始貼對聯(lián)。
志愿者們將對聯(lián)穩(wěn)穩(wěn)地貼在門框上,不時退后幾步,仔細調(diào)整位置,確保對聯(lián)貼得端端正正。有的志愿者還細心地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收拾房間。“香!”老楊連吃好幾個餃子,濃濃的餃子香讓冬季的寒冷迅速消散,屋內(nèi)充滿喜慶祥和的氛圍。
“謝謝村里的志愿者們,都成了親人啦,每逢年節(jié)都來看俺們。”70多歲的老人王玉清一邊品嘗著美味的水餃,一邊嘮起家常。王玉清老人的孩子都在外地,平時就老兩口在家。以前吃飯都是隨便對付一口,后來村里有了幸福食堂,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孩子們也很放心。
幾年前,大楊莊村道路坑洼、房屋破舊,村民們多有抱怨。這些年,村“兩委”通過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大會研究,對河南壩進行修鋪水泥路、河南河北種植垂柳,并新建小型健身廣場一處,形成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2023年,村里投資10萬元將原村委會的閑置房屋改造成了幸福食堂。現(xiàn)在,老人花3塊錢就能在這里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幸福食堂運營一年多,每天都有二三十名老人在這里吃飯。
每到過年、過節(jié),村委會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村里的這些老人們。“今天送出去的不僅僅是幾碗餃子,更是陪獨居老人、留守老人過個團圓年。”孫桂榮說,送水餃的這幾戶老人都在70歲以上,有的無兒無女,有的是兒女不在身邊。平日里,這幾戶老人的電話都存在村里志愿者手機里,沒事的時候就去老人家看看,每周給老人打電話。一份餃子,一份牽掛;一副對聯(lián),一份祝福。這簡單而又溫馨的活動,為村里獨居老人、留守老人帶去了一份新春的祝福。
原稿鏈接:https://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62586?is_rout=1
編輯:盧慶琛
審核: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