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最初用于煮肉盛食,演化為祭祀禮器后,,逐漸成為國家寶器,。西周時期規(guī)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兑捉?jīng)》有云: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在滕州市博物館,,藏有一尊滕侯鼎。

圖源|大眾日報
一
滕侯鼎出土于滕州市姜屯鎮(zhèn)的一處古墓,,通高27厘米,,子母口加蓋,蓋上置4個卷龍狀小鈕,,蓋及口沿下飾夔龍紋,、鳥形紋各一周,腹飾饕餮獸面紋4組,,足飾蟬紋及卷云紋,蓋,、器內(nèi)底部分別鑄銘文2行6字——“滕侯作寶尊彝”,。此鼎銅質(zhì)精良,、紋飾華麗、銘文清晰,,代表了西周早期滕國青銅鑄造的最高水平,。
夏商周時期,滕州地區(qū)分布著不少古國古城,。除了滕,、薛、郳三國之外,,還有靈邱,、昌慮、歡城,、戚城和湖陵(一說郁郎)等城邑,,被稱為“三國五邑”。
據(jù)古籍記載,,“滕”是古代東夷炎族后裔,,炎黃之戰(zhàn)后,炎帝大敗,,黃帝率族東來,,封其第十子于此,以地名為國名,,立滕國,。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同父異母的弟弟錯叔繡于此,,建立了姬姓滕國,,史稱“叔繡封滕”。
與滕侯鼎同墓出土的“簋”上有銘文曰:滕侯作滕公寶尊彝(滕侯為悼念父親“滕公”鑄造了這件尊貴的青銅器),,另有一件“鬲”,,銘文曰:吾作滕公寶尊彝。這里的“滕公”,,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rèn)為是滕國首封之君錯叔繡,。
據(jù)此推斷,滕侯鼎的主人應(yīng)是“滕公”之子,,滕國的第二代國君,。
據(jù)《左傳》記載,滕國面積只有方圓50里,,這樣一個小國卻能延續(xù)700多年,,令人驚嘆。滕國歷代國君積極推行強國之策,,尤其是戰(zhàn)國時期的滕文公采納孟子的治國思想,,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政績斐然,。
滕國又稱“善國”,這名稱源起于當(dāng)年孟子鼓勵滕文公的一句話:“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span>
滕文公姓姬名弘,文公是他的謚號,。周顯王四十三年(前326年),,姬弘以滕國太子的身份出使楚國,途中經(jīng)過宋國,,去拜訪孟子——是時,,宋已由舊都商丘遷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孟子此時正在宋國游說宋君施行仁政,。孟子與滕太子相見甚歡,開口不離堯舜,,大講“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
滕太子從楚國返回,,經(jīng)過宋國,,又去拜訪孟子。孟子說:“太子懷疑我說的話嗎,?天下的真理就這么一個,。先賢顏淵說:‘舜是什么樣的人,我也是什么樣的人,,有作為的人都會像他那樣,。’公明儀說:‘文王是我的老師,,周公也是應(yīng)該信賴的,。’現(xiàn)在的滕國,,假若把土地截長補短,,拼成正方形,邊長將近五十里,也可以治理成一個好國家,?!边@次會見,,增強了滕太子把滕國治理為善國的信心,。

滕文公像
圖源|齊魯壹點
二
父親滕定公去世后,太子姬弘繼位,,也就是史書所載滕文公,。擺在眼前的頭件大事是滕定公的喪禮,到底怎么辦才好,?此事辦得好壞,,影響重大。滕文公想起了孟子當(dāng)年的教誨,,于是,,指派老師然友去請示一下“導(dǎo)師”孟子。
數(shù)日后,,然友復(fù)命:應(yīng)實行“三年之喪”——從天子到百姓,,穿粗布孝服、吃稀粥,,連續(xù)三年,。
此法遭到宗族長輩和朝廷大臣反對。滕文公只好再次派然友去問孟子,。孟子表示這也是孔子的主張,,你是一國之君,此事求不得別人,,全看你自己怎么帶頭去做了,。
滕文公下定決心,身先士卒,,堅決執(zhí)行了孟子提出的“三年之喪”,。他居于喪廬之中五月,不曾頒布任何法令,。宗族和官吏們都很贊成,,認(rèn)為滕文公知禮。等到舉行葬禮的時候,,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觀禮,,滕文公臉色的悲慘、哭泣的哀痛,,使來吊喪的人都很感動,。
在那個動亂年代,滕國因小不能以武力立威,,只有從政治上樹立形象,,擴大影響,。滕文公與孟子合作,走的就是這條道路,。
孟子不但為滕文公出主意,,還親自到滕國吊喪,以實際行動支持文公實行仁孝之政,。通過這事,,滕文公講禮儀、孝祖先的美名在諸侯中傳播開來,。
滕文公向孟子請教治國之道,,說:“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處在齊國和楚國的中間,,是服事齊國呢,,還是服事楚國呢?”孟子認(rèn)為,,弱小的國家只有走自強自立的道路,,自強不息,才能改變命運,。
此后經(jīng)年,,滕文公對孟子禮遇有加,常邀請其到滕國講學(xué),,并采納其治國理政的種種建議,,在國內(nèi)推行仁政、施行禮制,、興辦學(xué)校,、改革賦稅制度……
在滕文公的治理下,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其人其國名聲大震,遠近稱之為“賢君”“善國”,,自愿來滕定居者絡(luò)繹不絕,。
后人為紀(jì)念滕文公的豐功偉績,尊其為“滕王”,,在滕國故城建造祠堂,、樓閣,稱滕王閣,。當(dāng)然,,此滕王閣與唐代詩人王勃筆下的滕王閣并沒有關(guān)聯(lián)。

上世紀(jì)70年代的滕文公臺
圖源|齊魯壹點
三
孟子在滕國待了兩年多,滕文公待如上賓,,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孟子一生中曾游說齊、魯,、宋,、滕、薛,、魏等諸侯國,,唯獨滕文公認(rèn)真實踐了孟子的理論,??梢哉f,滕國成為善國,,滕文公成為賢君,,與孟子的幫助密不可分,是“孟子之教也”,。
據(jù)《孟子外書》等史料記載,,滕文公離世后,出殯那天雨雪交加,,群臣建議更改殯期,,文公的兒子不許。大臣惠子進諫說:“今先公欲小留而撫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為日……”世子只得勉強應(yīng)從,。七日后,風(fēng)和日麗,,艷陽高照,。滕國都城四門大開,旌旗獵獵,,古樂聲聲,,遠近路人接踵而至,一直延伸到北門外三里的寢陵墓地,,舉國臣民為這位德高望重的賢君送別……
周慎靚王四年(前317年),,孟子在齊國為卿,奉齊顯王之命到滕國為文公吊喪,。齊顯王還派蓋邑的縣官王驩作為副使同行,。那時,如不是吊唁大國之君,,不會派遣貴卿及副使前去吊喪,,滕國雖小,但文公是善國賢君,天下聞名,,齊顯王才破格派貴卿前往,。
這正合孟子的心愿。他視滕文公為知音,,文公逝世,,他豈能不悲痛欲絕?因此,,56歲的孟子不辭長途旅行之勞,,從齊國專程到滕國為文公送行。
作為滕州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滕侯鼎是滕州乃至山東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它承載著一段古老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