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慧虹
關(guān)于讀書,,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捑褪?,“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投資,,亦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仔細(xì)品味,,不無道理,。練一門樂器,需要足夠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學(xué)一門手藝,,也離不開金錢的投資;至于讀書,,卻是只要有一本書和一顆沉得下來的心足矣,。而在今天,擁有一本書絕非多難的事情,,尤其隨著網(wǎng)絡(luò)數(shù)字化技術(shù)的發(fā)展,一個人只要愿意讀書,,完全有條件樂享“一屏萬卷”,、坐擁浩瀚“書城”,。
一旦擁有了好書,并且,,沉得下心來真正讀進去了,,那么,就像楊絳先生所說的,,“讀書好比‘隱身’地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xué)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開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lǐng)還可以不辭而別,,或另請高明和他對質(zhì)”,,長此以往,讀與不讀之間,,終成天淵之別,。
不經(jīng)常讀書,是在自覺不自覺中縮減“成本最低的投資”,,“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如此固然可惜,,然而現(xiàn)在,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書太多了,,種種閱讀途徑隨己所欲,,竊以為,更需增強相應(yīng)的“成本意識”,,否則,,很可能事倍功半,甚或得不償失,。
讀書所涉成本,,其一體現(xiàn)于經(jīng)濟方面。買一本書花不了多少錢,,可如果悉心挑選后買回的書不仔細(xì)去讀,,有些人更是一俟到手即束之高閣,,令之蒙塵,那么,,買書花的錢也就淪為“沉沒成本”,。更何況,有些人在讀書上喜好盲目跟風(fēng),,一而再,、再而三地買買買,“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久而久之,由此導(dǎo)致的資源浪費或許不容小覷,。所以,,還是那句話,“有書趕緊讀”,,切莫一拖再拖,、一等再等。
讀書所涉成本,,其二體現(xiàn)于時間方面,。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耗費時間、精力,,讀書亦不例外,。書海無涯,可人的生命終究有限,,此種形勢下,,想要提高閱讀效率,就不能不抓緊時間,。每天能夠騰出大塊時間來讀書自然最好,,即便難以享有沉浸式閱讀的便利,那也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見縫插針地進行碎片化閱讀,。在此基礎(chǔ)上,讀書得要以“我”為主,,有所選擇,,懂得取舍,使所讀之書真正是自己想要讀的書,,是貼近自我益于個人成長進步的書,,畢竟,生命成本很高,,就算將之用于讀書,,也要學(xué)會權(quán)衡,,向時間要成效,。
讀書所涉成本,,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體現(xiàn)在眼光、能力上,?!皟?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讀書就得努力做個“內(nèi)行”,,有意識地結(jié)合個人實際得其法門而入。否則的話,,翻翻這本書,、看看那本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別人說得不亦樂乎,自己聽得云山霧罩,,書讀得多反倒成了邯鄲學(xué)步,,損傷的是自己讀書的眼光、能力,,品不出書中真味,,甚至于誤入歧途黑白顛倒,那就委實可嘆可悲了,。曾聽一位作家介紹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嘗試著修改魯迅、汪曾祺,、鐘叔河等大家的文字,,盡管這些文字往往“一個字都動不了”,但對作家寫作技能的提升不無裨益,;讀者在讀書上想要練就毒辣的眼光,、高超的技能,不妨也像這位作家一樣,,多向名家看齊,、多一些閱讀的主動,以善問,、善答促己越讀越明白,,越讀越會讀。
一個人愛讀書,,人見之未免心生歡喜,,然若其善于讀書,,則更易贏得他人由衷欽敬。既然如此,,那么,,就讓我們掬一口好茶,捧一本好書,,盡可能控制好讀書的成本,,有進一寸得一寸的歡喜,以“最低投資”贏得屬于自己人生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