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恒利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總有一些瞬間,孩子教育了我、感動了我,堪稱是我的老師。
前不久的一個傍晚,我正在下班路上,兒子帶著哭腔給我打來電話,他抽抽噎噎地告訴我,自己放學路上,因為跑得太快,在拐角處不小心撞倒了一位同學,同學的耳朵都被撞紅了,而且還哭得很傷心。他很害怕撞壞了那個同學的耳朵,要賠同學錢,要賠很多的醫(yī)藥費。我能感受到兒子的擔憂和害怕,于是安慰他:不管發(fā)生什么,有媽媽在,就不要怕。
“媽媽,那你有很多錢嗎?我們的錢夠付別人的醫(yī)藥費嗎?”兒子還是不放心地追問我。我被他的“小心思”觸動了:“夠的,夠的,如果那個同學真有問題,媽媽一定會來負擔。”晚上回到家,我問兒子是否有那個同學的聯(lián)系方式,我好給他家長打個電話詢問情況,兒子說他也不知道。我們只好作罷,靜待事態(tài)的發(fā)展。
第二天早上,我送兒子上學,正欲上天橋的樓梯,他突然指著前面不遠處一個男孩的背影說:“媽媽,是他——我撞倒的就是他。”我下意識地拉緊兒子的手:“那要怎么辦?我們去問問他,看有沒有問題。”“媽媽,我去問問。”兒子絲毫沒有遲疑,丟開我的手,沖上了樓梯。
我仰起頭,看著兒子瘦小的身軀緊挨著那個比他還高的男孩,側著臉、關切的表情。男孩沒有停下腳步,往前走著,兒子在旁邊亦步亦趨地跟著。那一刻,我眼底竟浮上了一層淺淺的濕潤。
不一會兒,兒子回過頭來,臉上是興奮放松的神情,我知道沒有什么事了。“兒子,你真棒,真勇敢,媽媽為你驕傲!”我給兒子豎起了大拇指,由衷地開心。其實,在兒子追上同學詢問的一瞬,我心底莫名竟有些擔憂,甚至有一絲退卻,說不上到底是什么情緒阻隔著我。我承認,在那個時候,兒子的勇敢超過了媽媽,兒子身上的純凈之氣像一道光照亮了媽媽。
前天晚上也發(fā)生了一件事,更讓我對兒子刮目相看。兒子剛寫完家庭作業(yè),語文老師就在家長群里通知,明天要抽查本學期的家庭聽寫本,其中就有兒子的名字。這下兒子傻眼了,半個學期過去了,家庭聽寫的次數屈指可數。這可怎么辦?看來只能補寫了。
說干就干,他開始找自己的作業(yè)登記本,查看作業(yè)記錄上的聽寫日期,一課一課補寫;寫錯的地方,還要用修正帶修改。我看他一邊查閱,一邊認真書寫的樣子,告訴他這樣太慢了,老師也不會去核對日期,差不多就行了。他對我的話置若罔聞,埋著頭對我說:“媽媽,以后我再不敢投機取巧了。”我聽了忍不住暗笑。結果,兒子臨睡前沒有補完,早晨起來不吃早飯繼續(xù)補,終于在上學前大功告成。兒子邊收拾書包邊長出一口氣:“現(xiàn)在渾身輕松,寫完作業(yè)的感覺太棒了!”看著兒子開心愉悅的小臉,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兒子已經學會了勇敢地接受自己的過失,并且認真地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猶記得兒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猶記得兒子遇到委屈了第一個總是找媽媽,不成想一轉眼他已長成了一個小小的男子漢。親愛的兒子,你悲傷、你快樂都曾深深地感染著媽媽,而在你還是孱弱的生命小樹上發(fā)出的嫩芽,它泛著綠意、透著堅強,卻也深深地感動著媽媽。你讓我看到了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你,你也做了一回媽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