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善傳媒 日期:2022-09-09 瀏覽量: 欄目:文化
走進班墨故里,讀懂廉潔文化。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滕國故城文公臺上,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靜靜地矗立著,他從哪來?為什么會在這兒?他的背后又有怎么樣的故事呢?這是一塊石頭,但他又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他是五百年前,從四川送過來的。明嘉靖年間,滕州王開村人張守蒙任四川監(jiān)察御史,為官清正,愛民如子。后因彈劾嚴嵩父子,被貶河南,在臨行之時,當(dāng)?shù)匕傩崭衅涠鞯拢娂姙樗蛠懋?dāng)?shù)靥禺a(chǎn)為他餞行。張守蒙堅決不收,可是百姓們卻長跪不起,求其收下。面對百姓的一片赤誠,張守蒙深為感動,盛情難卻,于是便隨手指著署衙里的一塊石頭說:“我在此為官多年,別無所需,鄉(xiāng)親們?nèi)羰欠且臀覗|西的話,就將這塊石頭送我吧。”張守蒙本是隨口一說,了卻百姓心意,他哪里會想到,在他轉(zhuǎn)任河南任職的途中,當(dāng)?shù)匕傩諅兙蛯⑦@塊石頭裝上了船,順長江、經(jīng)杭州,沿運河,到夏鎮(zhèn)漕運渡口,換作牛車,一直送到了滕縣。
看似不經(jīng)易的一句話,老百姓卻把它當(dāng)作千鈞重任,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的情況下,從四川蜀道送到了山東滕縣,可以說是,不遠萬里,千辛萬苦。其中飽含著當(dāng)?shù)乩习傩諏η骞俚纳钋楹褚狻?/span>張守蒙“以石卻饋”的事跡成為傳世佳話,這塊石頭也就有了“功德石”“廉潔石”之名,也成為張氏后人,規(guī)矩做人,清廉傳家的教諭。
來源:滕州市紀委監(jiān)委 善國清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