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99视频|任你燥|国产一区91九色|谢雨桐91制片厂|一厂高黑料是原矿的吗|传媒国产卡一卡二麻豆|黄色网红站|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国产传媒欧美精品|91制片厂的网址在线,明星换脸的视频,XxX熟妇,91精品国产乱码麻豆白嫩

上善傳媒客戶端
徐承偉:粗品徐縉文,淺談易石園文化
來源:易石園一春草木的個人圖書館  日期:2022-09-07  瀏覽量:  欄目:文化

筆者曾寫過短文介紹清朝滕縣名流徐縉文以米易石、救濟饑民的事跡。不少讀者讀后仍然會發(fā)出拷問靈魂的連環(huán)三問: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會那么做?他怎么能那么好?

微信圖片_20220907204321

(徐承毅據(jù)清·梁懷節(jié)《易石園圖》作)


除了在道光二十六年《滕縣志·孝義》中有徐縉文的簡要記載外,《徐氏族譜》《易石園志》等資料有比較全面的介紹。徐縉文(1768年—1843年),字星衢,號松皋、石禪,清朝山東滕縣南門里人,屬相:鼠,星座:雙魚座。26歲時獲舉孝廉方正,謙讓不就。29歲時謁選京秩,授光祿寺署正。32歲時因親老,告養(yǎng)返鄉(xiāng)。35歲時捐棉衣五百襲救濟災民,被嘉慶帝褒賜五品銜。45歲時值大饑荒,采用以米易石的辦法救濟饑民,開“易石園”徐氏名號。72歲時獲推鄉(xiāng)飲大賓。

他能文擅畫,作品眾多,著有《竹西吟草》《桐花館詩余》《竹西齋詩稿》《竹西齋詩》《飛鴻遠音》《桐花吟館詞》《吟余錄》等詩詞集,僅族譜中載錄保存下來的詩詞就近500首;畫作則“得其尺幅,寶之若吉光片羽”(趙來麒語)。

他是孝子,是小官吏,是善人,是詩人,是詞人,是畫家,是金石愛好者、收藏者,既浪漫又現(xiàn)實,具有真性情,視覺敏銳,悲天憫人,樂觀豁達,愛國孝家,好善樂施,淡泊名利,義薄云天,是有情懷、有節(jié)操的文人士子的典型代表。顧皋曾評價道:“為人英俊而和、厚重然諾,好交游,能急人之急,遠近俱推重之”,葉湘管曾評價其生平:“仁慈也而重義氣,渾厚也而極精明,坦易也而實深沉,曠達也而更謹細,詼諧也而彌端莊,風流也而能典雅”“是真名士風流而有先民矩矱,共推豪俠義氣而有老成典型。其曠達似嗣宗,其灑脫似靖節(jié),其詼諧似曼倩,其風雅似東坡,其交接似北海,其談吐似東山,其宏獎似林宗,其和藹似柳下,其慷慨悲壯似王朗之拔劍、祖狄之聞雞”。

下面就讓我們從孝、忠、善、義四個方面來看看他的人品。


于家盡孝

徐縉文出生后不到周歲生母就過世了,8歲時繼母又過世。童年失恃的經(jīng)歷,讓那個時代身為“獨生子女”的他深刻理解子欲孝,趁親在的道理。

成年后,他每逢父親壽辰,都盡心張羅為其過壽,并懇請名家撰寫壽文,以博父親歡心;因孝行、才德聞于里,獲舉孝廉方正,推辭不就;后奉父命謁選京秩,獲授光祿寺署正。正當上下官員爭相結(jié)交,本應有所作為時,他又因父親年邁多病,毅然告養(yǎng)辭官;在照顧生病的父親期間,更是“不脫冠帶,藥必親嘗以進”(《易石園志·行述》)。

1804年農(nóng)歷八月,時年36歲的徐縉文似乎預感到會發(fā)生什么事兒,為父親操辦了一個隆重的壽辰,諸多名家附名祝壽,知縣張秉瑞也親自撰寫壽文。到了九月,徐縉文的父親徐天錫溘然長逝,張秉瑞又出面撰寫了墓志銘。

徐縉文營葬父親后,又在南門里獨自出資營建徐家祠堂,祭祀祖宗。


于國盡忠

1803年發(fā)生水災時,朝廷號召義捐,徐縉文帶頭響應,并捐助棉衣500件。

滕縣面臨匪亂人心惶惶時,他沉著冷靜,糧食器械準備得一應俱全,竭盡全力幫助官府守城,算得上百姓心中的定盤星。

他在給友人平原杰的信中吐露出為國報效的心跡:“兄以草芥功名、蠅頭產(chǎn)業(yè),雖破其家亦不足濟國,致其身亦不算忠君,況滕為一隅之地,兄祇粟米之軀,存亡何關緊要?何難飄然遠遁自保眷屬?然平日讀圣賢書、享太平福,小草雖微,亦蒙雨露;朽木無知,久荷生成。當此妖邪偶扇之際,遂興抱頭鼠竄之思,兄深恥之。只好在滕行滕道,效死弗去而已。”于是,“于官府之所一時辦不及者,兄竭力以私濟之。夜率子侄家人輩,執(zhí)戈巡視;晝則督工人運石移土,稽查匪類……五十余日衣不解帶”。

一句“小草雖微,亦蒙雨露;在滕行滕道,效死弗去”,慷慨激昂地表達了徐縉文報效國家、熱愛家鄉(xiāng),赤膽忠誠、敢于擔當赴難的決心和勇氣。

朝廷禁煙,徐縉文自發(fā)編寫《勸戒鴉片煙歌》進行宣傳配合;為教育后輩,他又編寫《教子瑣言歌》,洋洋灑灑3200字諄諄教導“吾享太平福,惟賴文治昌。吾得天倫樂,惟賴名教彰。吾得享飽暖,端因治法良。吾得免欺罔,端因律例詳”,并叮囑后輩“切囑爾子孫,及時快輸將”,鼓勵后輩早日學有所成,報效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徐縉文是那個時代光明磊落的愛國者。


與人為善

徐縉文每逢饑年,就賣出所藏粟米,加量減收,穩(wěn)定市價,平抑通貨膨脹。“族中有不足者,必加意周恤;有不協(xié)者,不惜出己貲為之調(diào)處;凡平素知交以及故舊之子若孫,或流離失所,或貧苦無依,莫不有以濟其困窮、恤其艱阨”(引自《易石園志·行述》)。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1813年以米易石、救濟饑民的善行。

《禮記·檀弓下》記載:“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對于如何既維護饑者尊嚴,又能救濟災民,徐縉文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最后他決定采取以米易石的辦法,借修私家園林之名,行救濟饑民之實。饑者自食其力獲其食,施者自得其樂得其石,表面上是各取其需,雙方都能心安理得。

積德行善,潛功晦名。這也成為諸多士大夫?qū)λ瞥鐐渲痢①澆唤^口的原因。在受到朋友夸獎時,徐縉文并沒有被捧殺,而是認為友人獎譽非分,懇請友人援文時改為私恩小惠,這樣“施者無溢美之詞,受者無過情之恥”(摘自《易石園志·寄簣山觀察信》)。其正直、善良的人品可見一斑!


于友盡義

徐縉文對朋友熱心真誠講義氣,積極為朋友牽線搭橋,向老師毛道南推薦:“友人印山,其人其藝,前曾面稟。茲來游歷下,萬懇推情指示,俾千里孤客得所依歸。不惟印山之幸,(縉)亦感且不朽。敢望格外垂青,是所深幸”;又向歷下朋友王允信推薦:“友人印山,今來游歷下,伏乞推情指教。祈格外垂青,少加吹噓”;還向毛道南推薦劉紹筠:“竹坪劉四兄為敝邑名宿,前次曾瞻慈顏,時深欽佩。今來省錄科,萬懇老師推情栽培。倘得寸進,感且不朽”;向擔任泰州知州的馮潮推薦:“萼珊弟尚無就緒。閣下古誼熱腸,久欽懷抱,幸假堂前尺寸之地位置故人,均為欣感”。

他擅長作畫,面對來求畫的朋友或鄰里,從不擺架子,無不盡其意而歸。這種豁達可親的性格讓他交友廣泛,朋友圈既有鐵保、王鼎、林則徐等名公顯宦,也有顧皋、王賡言、尹濟源、王澤、李湘茝、王金策、王家榕、張庭瑜等外省地方官員,既有平原杰、馮云鵬、馮云鹓、鄭士芳、梁懷節(jié)、印山等名士畫師,也有葉湘管、孔氏昭美、昭虔、昭恢、昭薰、憲譽、憲堉、憲庚、憲彝、慶镕、慶銈等姻親,他既和蔡臨、張秉瑞、馮潮、唐晟、徐霖、項立本、鄧亮功、王大淮、彭斗山、趙白麟、杜受元、王縉玿等滕縣地方官員交好,也和趙來麒、龍嶺、顏逢甲、滿兆麟、孫銘、邱敏等本縣名流往來甚密。

世上有一句深情款款的話大意是這樣說的:如果有一天,我想先于你老去,請原諒我的自私,因為我承受不了沒你的痛苦!還有一句愛而至深的話是這樣說的,大意是:我想看著你先于我老去,我比你堅強,就讓我獨自承受沒你的悲傷!這種感情用來形容徐縉文和友人之間的友情也不為過。世事無常,面對著孔昭美、孔昭虔、孔昭薰、孔昭芬、李福臻、顏逢甲、劉元鳳等好友的一一離世,徐縉文含痛憑吊,把悲傷留給自己;淚灑尺素,訴說著深情厚誼:“誰知才識春風面,月落天涯泣杜鵑”“卻恨東風何太急,空教春雨憶江南”“自來英俊不壽世,朱顏未易到白頭。問天天似聾,問地地似啞”“試問九原可作否,半空鶴唳月三更”“瞥眼滄桑成一痛,幾番搔首夕陽邊”“一代風流名士盡,三朝耆舊故人稀”“青青松柏依然好,灑淚重過闕里坊”“天意已如此,人生安可知。荒原殘照里,痛絕淚如絲”“舊雨悲今日,西風憶往年。墓門空灑淚,腸斷夕陽天”“畫槁空懸壁,相看重感傷”“梁園空悵望,難與再追陪”。(摘自《易石園志·徐縉文作品》)

徐縉文不但人品上乘,文品也相當好,他和朋友之間的信件往來,每字每句都情真意切;他的詩“清新俊逸”,他的詞“變化莫測”,他的畫如“吉光片羽”。他的作品得到友人的欣賞和夸贊。曾任滕縣知縣的王政評價道:“披閱清新俊逸、溫厚和平,一種豪情勝概猶洋溢于筆花墨瀋間”,葉湘管評價道:“激昂慷慨之詞不失溫柔敦厚,艷麗清新之句亦寓篤摯纏綿,奇而法、正而葩、麗以則、閎中而肆外。凡一詠一吟皆征性情之流露焉”。下面讓我們從信、詩、詞、畫等方面看一下他的文品。


情真意切的信

1830年,徐縉文在《飛鴻遠音》自序中寫道:“適于故紙堆中檢得數(shù)片書稿,披閱一過,如親舊雨,因集為一冊。借幾行殘字,志半生交游耳。至文之支離、忽莊忽諧,皆一時真情所發(fā),絕無粉飾。于孤寂時偶一翻閱,不啻對故人促膝談也。若以尺牘目之,則非矣。”

從這幾行字中,我們既讀出了徐縉文對友人的真摯情感,也破解了易石園石刻出世并流傳的密碼:他之所以把友人的墨寶鄭重其事地刻石以記,一是睹物思人,每天能在園中看到友人的墨寶,就像友人時刻在眼前一樣,思念友人的感情在石刻中得到寄托和釋放;二是為了把友人的墨寶留存不朽,也讓這份真摯友情百年長青。

徐縉文這樣表達對師長、同窗、友人的思念:“自遠麈訓,瞬易星霜,每憶慈顏,不禁神馳”(寄毛道南),“三載同窗廿年分袂,闊懷離緒,諒有同心。每逢東來,行云便訪濟南舊雨,緣相隔山遠水遙,致每嘆魚沈雁渺”(寄胡小村),“不通音問,瞬又數(shù)月。每憶芝宇,形諸夢想”“三載聚晤,一旦離群,每一懷思,如對芝宇”(寄鄭柳田),“泗上一別,瞬又經(jīng)年。每對佳章,如聆清訓”(寄王賡言),“別來光陰如此速也,自驛亭分袂后,東西兩院若有所失……每當月白風清,把酒狂歌,總覺座少一人,奈何奈何”(寄平原杰),“別后荏苒光陰,疊更歲琯。停云兩地,舊雨一心”(寄熊方受),“相聚月余,亦不為暫;才一分袂,又如久闊”(寄張性梓)。

勸說友人奮發(fā)向上:“以吾弟之才,幸勿自棄,正好藉此寬閑養(yǎng)精蓄銳,來歲科場奮志青云,竭盡才能,以報升平,是所深幸而厚望者也”(寄平原杰),“秋闈迫近,宜少靜坐,以理舊業(yè),佇看青云連登,實所厚望”(寄孔春原)。

聽到友人擢升的消息,徐縉文歡欣雀躍:“喜悉吾兄榮擢本部主政,足征平日清正廉明,上達帝聽,因之知人善用,破格嘉予。此不惟本部之幸,亦吾同鄉(xiāng)人中一大快事也”(寄孔云浦),“欣悉春江老父臺榮蒞泰州,新猷煥發(fā),東山再起,造福南邦”(寄馮潮),“近喜節(jié)越晉省,澤溢汾河。佇看功勒旗常,手調(diào)金鼎屢在,吾儕莫不仰下風而舒眉宇”(寄尹濟源)。

送別友人離任時依依不舍:“沙河送別,酒不成歡。南望行旌,濳然泣下”(寄馮潮)。盼望友人相聚的殷切之情:“弟憶必在蔡明府吊期至滕。預掃高榻以待,祈早束裝惠臨。作竟夜之談以排積悶,是所深幸”(寄李之山),“何時過鎮(zhèn),如能少為停泊,示下一信,當飛馳左右,再緒良晤”(寄王賡言),“倘能因公過滕,兄當掃榻重敘舊游,再剪西窗之燭,更開北海之樽,何幸如之”(寄平原杰),“特遣價邀太翁來城,未知文駕亦肯惠臨一敘否?高年人亦宜不時動移以狀豪氣,亦養(yǎng)生之一道也。如承辱臨,弟當掃榻以待”(寄顏逢甲)。


清新俊逸的詩

徐縉文所處的時代,有不少詩歌理論大家,包括首創(chuàng)“格調(diào)說”被乾隆帝稱為“江南老名士”的沈德潛,推崇“肌理說”的翁方綱和闡發(fā)“性靈說”的袁枚等。徐縉文并不盲從成理,更傾向于詩出自然,言之有物,愈真愈妙。他的《竹西齋詩》集中收錄近200首詩歌,題材廣泛:擬古、山水田園、吟景詠物、送別、行旅、閨怨、悼亡、題畫等等,表達自由,有抒情詩、有敘事詩;體裁多樣:有歌、行、吟、曲,也有絕句、律詩。

他作《春草》:“欄外輕寒放柳荑,簾前新綠又萋萋。敢云薄植春難管,欲寄相思路已迷。荒隴牧還晴蝶亂,離亭人去玉驄嘶。關山何處深惆悵,日落江天杜宇啼”;他寫《春雪》:“芳草天涯幾處生,又歌黃竹譜新聲。身如蝴蝶非關夢,香欠荼蘼卻有情。擬向林梢開錦繡,先鋪粉本畫江城。東皇欲試春光好,天女花多莫與爭”;他描《秋蛩》“唧唧復啾啾,籬根話不休。三更清夜月,一枕故園秋。響共村砧急,聲添暮雨愁。孤燈深院里,為爾下簾鉤”;他吟《秋蟬》:“幾日才鳴夏,西風又早秋。孤楓山寺外,衰柳板橋頭。高樹吟偏急,殘陽噪不休。旗亭人萬里,孤客莫登樓”;他題自畫山水畫:“老樹槎枒臥暮煙,滿林落葉響山泉。云深樵路歸來晚,帶雨和風擔一肩”“遠山重疊接平沙,古樹殘陽噪暮鴉。茅屋半間秋水外,有人閑坐讀南華”;他題天女散花圖:“一從花事屬天公,花不逢春不許紅。獨有玉人春滿把,撒來全不藉東風”;他路過范冉故居作《范史云甑生塵》:“誰憐范叔寒至此,梁沛賣卜聊爾爾。門巷蕭條甑生塵,秋風四壁燈花紫。憶昔萊蕪為長吏,門雖如市心如水。奮袂一揮走山林,真視朱紫如敝屣。湛然心跡喜雙清,肯教冰壺染塵滓。蓬廬一弓甘清貧,常將白眼傲彼彼。千古高風誰與儔,五月披裘齊芳軌。偶從梁沛一經(jīng)過,望風下車拜其里”;他看到亭中不與家鳧為伍的孤雁感而有作:“悔自忘機學海鷗,藩籬局促幾經(jīng)秋。主人縱使勤恩養(yǎng),難解離群一段愁”“江湖咫尺便天涯,寂寞空庭伴睡鴨。知爾雕欄棲未慣,時因明月夢蘆花”。

徐縉文的詩,像《上元雪月夜》《剛山怪石歌》《神桑歌》《海市》《夢登岱岳成此歌》《祝蓮花生日》等極具浪漫主義氣息,《采蓮曲》《消夏詞》《春日西園》《西園春興》《題畫》等極富山水田園氣息,《老婦行》《逃荒行》等又是生動的現(xiàn)實主義寫實詩,其中《逃荒行》寫道:“冬日晝苦短,入夜恨更長。寒風聲怒號,栗冽起朔方。冰雪滿天地,老樹凍欲僵。紛紛貧家子,荷擔離井鄉(xiāng)。言遭淮陽劫,秋水沒稻粱。夜息荒林下,滿身鋪雪霜。踉蹌登古道,前路望茫茫。大兒才十歲,掩面泣牽娘。小兒在襁褓,呱呱棄道旁。豈無天性愛,暫免眼前殤。仰天呼無極,剜腹九回腸。多少狐裘客,圍爐醉霞觴”。

全詩寫實性地描寫出下層人民在災難面前的不堪一擊、無可奈何和悲痛欲絕的場景,最后一句又筆鋒一轉(zhuǎn),隱晦地揭露了當時貧富不均的社會矛盾。


變化莫測的詞

徐縉文僅在《桐花館吟詞》中流傳下來的詞作就近300首,葉湘管在詞序中評價道:“其胸襟則海闊天空也,其機趣則鳶飛魚躍也,其才思則風發(fā)泉涌,其筆力則山立云奔也。其作為詞也,有時橫放雄豪,宛入蘇辛之室,又或清真雅麗,更登周柳之堂”。

我們以一首徐縉文的詞鋪開,簡單談一下徐縉文的詞。他填的《江城子》:“踏莎行到小闌干,探春還,柳含煙。手折紅梅,猶帶露華妍。送入我門來尚未,好事近,人月圓。東風第一杏花天,垂楊邊,珍珠簾。訴遍衷情,多麗解連環(huán)。且把春光好愛惜,尋芳草,醉花間”。

江城子,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興起于晚唐,文人韋莊最早依調(diào)創(chuàng)作,后多單調(diào);北宋時,蘇軾開始變單調(diào)為雙調(diào),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徐縉文的這首詞,似乎描寫了一群春風得意的年輕士子或者一個適齡待嫁女子和同伴嬉戲踏春的場景,活潑、生動、傳神。

而如果我告訴大家,這是徐縉文從近2000多個詞牌中,選取了踏莎行、小闌干、探春、柳含煙、折紅梅、露華、送入我門來、好事近、人月圓、東風第一枝、杏花天、垂楊、珍珠簾、訴衷情、多麗、解連環(huán)、春光好、尋芳草、醉花間等19個詞牌名合轍押韻地按《江城子》的詞律構(gòu)筑出如此曼妙多姿、引人遐想的意象,你又作何感想?

一是說明他熟諳詞牌詞律,二是說明他文采較高,三是看出他隨性自然的文風。他是歡喜時作詞,惆悵時作詞,春游時作詞,秋收時作詞,歡聚時作詞,送別時作詞,做夢了作詞,喝醉了作詞……春夏秋冬,寒暑交替,一情一景,一草一木都在他的視野里、情緒里,融入到他的作品里。在桐花吟館記載的255首詞中,他共用了92個詞牌,其中僅填了一首詞的詞牌62個,30個詞牌填了兩首以上,其中沁園春、金縷曲、滿江紅、望江南均填了10首以上。

看他填的《占春芳(醉)》:“吾醉也,君休笑,對景任婆娑。自古英雄才子,半教白日消磨。拍掌且高歌。遇鶯花、即念彌陀。任他華發(fā)添雙鬢,豈奈情何”,頓時一股借酒吐愁,感嘆生不逢時、空有抱負而無處施展的情緒油然而生。

看他填的《釵頭鳳·窗虛靜》:“窗虛靜,梅花影,東風?峭香閨冷。黃昏近,人無信,鳳釵重卜,連環(huán)細印。問、問、問。空房悄,腰支小,山屏半倚沉香裊。宵將半,銀缸暗,蒙朧睡眼,夢中相見。看、看、看”,用三疊字“問、問、問,看、看、看”把對親人的思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看他填的《甘草子(夜雨)》:“何苦。節(jié)近清明,料峭風如許。柳色憶津亭,應拖黃金縷。深夜挑燈人無語。怎耐這、春宵情緒。盼得春來愁春去,幾陣催花語。”信手拈來,把夜雨通感為“催花語”。

他對春天的事物情有獨鐘,從盼春開始,到迎春、春寒、春夜、春風、春雨、春水、春煙、春樹、春草、春花、春山、春燈、春衫,乃至春暮、春殘、春歸、春夢、春怨等,無不注入深厚的感情,描寫春景、春色的詞句就達到50余首(處)。


吉光片羽的畫

徐縉文精于摹臨古人山水,擅長扇面。趙來麒評價他的畫是:“得其尺幅,寶之如吉光片羽”,王立堂請他摩《白香山樊素小蠻和歌圖》,孔昭美把他摩的古松圖和原作一起掛在前廳,尹竹農(nóng)、李湘茝也請他畫畫冊。

《西園看花小冊》《天女散花圖》《秋林茅屋圖》《落花蝴蝶圖》《歸耕圖》《瑞波采藥圖》《白香山樊素小蠻和歌圖》《帳中美人畫》《美人自鏡圖》《仿易石園圖》《陸春舫載花圖》等等都是他的畫作。據(jù)高熙喆編纂的《滕縣鄉(xiāng)土志》記載,其詩入續(xù)山左詩抄,畫入續(xù)畫征錄。

另外,徐縉文在金石收藏方面也有建樹:他作山陰石像記,拓呂祖廟文碑;收藏西周散氏盤拓本,拓本左下角有“松皋徐縉文藏”,下鈐“丙辰征囗”朱文印。而《續(xù)修四庫全書》第909冊403頁的阮元《山左金石志》卷一《寶旅鼎》中記載:“寶旅鼎,在滕縣諸生徐縉文家,拓本見寄”。在《神桑歌》中,他寄語修志人:“仙人古柏登志書,此老龍鐘傷遲暮。寄話他年珥筆人,莫教神物老煙霧”。


易石園文化

以米易石而構(gòu)建的易石園,不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園林,更物化成為一種象征,既是徐氏家族的族號,也是滕縣的榮光,無形中承載起一大批有家國情懷的士大夫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徐縉文沒有親兄弟,卻常被好友稱為松皋四兄,那是因為他在叔伯兄弟4人中行四。徐縉文的叔伯三哥徐憲文是清朝乾隆庚戌科進士,官至臺灣海防南路里番同知,其僅收在《澹香齋詩》里的詩作就近200首。徐憲文的詩作,也為易石園文化的傳承添了一把柴:“所好從吾愿易酧,浮云富貴更何求。先生我愛陶元亮,舍弟人稱馬少游。入夢池塘春草夜,連床風雨豆花秋。隨時消遣憑詩酒,正是朱顏已白頭”,“月到中秋分外明,西園雅集競飛觥。中庭露白花全濕,金谷詩成酒漫傾。池沼倒涵云漢影,蛩螀雜和管弦聲。夜當三五人三四,心與天光共一清”。

上至總督、巡撫,下至未仕文人,各級官員、名家過駐滕縣都要到易石園,登山吟嘯,寫詩作畫,僅江蘇沛縣廩貢生、例授修職郎、候選訓導葉湘管吟詠和易石園有關的詩詞曲賦就近200首。

徐縉文“性特嗜客,凡羈人、冷宦、幕僚暨文人之不能具櫡者,皆往取食焉。征君賓而禮之,一日無客則惄然不樂”(高熙喆評語),歷下畫家鄭士芳在徐縉文家住了三年之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某種意義上說,徐縉文“風聲遍齊魯”,為滕縣文旅事業(yè)作出了屬于他那個時代的突出貢獻:坊間學子“何處開蓮社,相約易石園”;易石園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算得上當時迎來送往、文化交流的“滕接一號”。

高熙喆《重修易石園記》中寫道:“一介之使,其蒞茲土者,謀所以息之,必于是園焉”。滕縣邑紳黃來麟評價徐縉文道:“光祿松皋先生,讀萬卷書,身兼六藝不以一德名,豐于財而勇于義……既返初服,座客常滿。為善之暇,陶情翰墨以銷其邁往磊落之氣”。

諸多過駐滕縣的官員、文人往來易石園,無形中推動了易石園文化的形成:曾任山東巡撫的鐵保贈言:“松皋好義樂輸出于天性,捐辦綿衣其末也。以石易粟,韻事亦義事……余愿徐氏后昆顧名思義,繼美先型,更推而廣之、擴而充之”,官至侍讀學士的顧皋贈言:“貧家婦子笑語溫,災余何幸慶生存。載船聞說郁林守,何似徐公易石園”,官至福建汀州知府的李佐賢贈言:“泉石膏肓宜我輩,煙霞供養(yǎng)羨先生”,滋陽知縣馮云鹓贈言:“幾番流戀好林亭,聚米為山同一致”,官至江南河庫道的李湘茞贈言:“丘壑分明,襟懷磊落,光祿池塘如繡”,官至東河河道總督的李均作詞:“何似先生,一丘一壑,達士襟懷長者心”,光祿大夫孔慶镕贈言:“名園指日說山成,韻事偏從義事生。古風俠義交游廣,圖書滿壁堆瑤瓊”,訓導沈宗約贈言:“一時義舉傳東魯,易石名園足千古。山林歸臥仰高風,闔邑窮黎都起舞”,曲阜詩畫家孔慶庚贈言:“花木清且幽,春風遍吹扇。區(qū)區(qū)數(shù)畝園,滕陽高士傳”,金石大家馮云鵬贈詩:“叔繡遺風稱善國,誰樹仁聲足矜式。徐公乃有易石園,善事陰行無德色”,官至東閣大學士的王鼎題詩:“最難經(jīng)濟見風流,聚米為山共唱籌”,官至江蘇布政使的王賡言贈詩:“古人聚米可為山,今日為山在發(fā)粟。此老胸中有全天,一語能消萬家哭”,官至曹州知府的王廷濬贈詩:“文史胸中足,浮華眼底空。滿墻名士筆,相對古歡同”,官至湖廣總督的林則徐贈詩:“不費滄浪十萬錢,一丘一壑自天然”,曾任滕縣知縣的宮本昂贈詩:“三徑松篁無俗客,百年山水有清音”……

這些作品大都散見于各人的文集里,而徐縉文將部分好友諸如鐵保、王鼎、林則徐、顧皋、王賡言、尹濟源、王澤、李湘茝、王金策、王家榕、平原杰、馮云鵬、馮云鹓、梁懷節(jié)、葉湘管、孔氏昭美、昭虔、昭恢、昭薰、憲譽、憲堉、憲庚、憲彝、慶镕、慶銈、項立本、王大淮、王縉玿等人的作品鐫刻成石,砌入西廊壁,這就是滕縣有名的易石園石刻(石刻拓本之一藏在滕州市博物館)。易石園也成為當?shù)厝苏把雒藿衬珜毜钠脚_,而這些身居高位,經(jīng)常四處為官的名公巨匠,也將滕縣易石園故事和徐縉文的事跡帶到了各地,促進了滕縣易石園文化的交流和傳揚。易石園文化給滕縣地方仁善文化注入了“淡泊名利、濟世救民”的精神氣質(zhì),對以后滕縣人精神文化氣質(zhì)的塑造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

徐縉文5子10孫19曾孫,后繼有人。二子甲杬樂善好施,經(jīng)常照顧救濟有困難的鄰里;四子甲相帶頭捐資修筑縣城城墻,并在清咸豐十一年出資募勇訓練,協(xié)助官府守城;五子甲梧性情豪爽,富有同情心,拯難救急從不吝滯。孫輩子熉救災恤鄰,不望回報;子烺生性信實,待人忠厚;子璨樂善好施,竭力周濟貧苦人;子炤為人公正,調(diào)解糾紛經(jīng)常一語即解;子煌守城有方,救災有術,息爭有道,盡孝至終。易石園徐氏后輩道濟、道隆、祥菊、祥芷、祥東等一眾易石園徐氏人物在不同的崗位上貢獻了應有的力量。

當時間來到1931年10月,共產(chǎn)黨員王臨之在徐氏族人的掩護下在徐家花園(時人對易石園的稱呼)召開會議成立中共滕縣特支,又讓易石園澆筑上紅色基因,成為滕縣第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成立地,也承擔起共產(chǎn)黨人“敢為人先、不怕犧牲、勇于奉獻、赤膽忠心”的革命斗爭精神,激勵和鼓舞著一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秉持初心,開拓創(chuàng)新,走在前列,不斷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徐家花園已作古,易石精神長流傳!易石園文化、徐家花園紅色精神會永遠鐫刻在滕州歷史上,風云際會,相信有那么一天,像易石園這樣歷史厚重、標志性強的地標建筑會以合適的面目出現(xiàn)在滕州人民面前。


來源:易石園一春草木的個人圖書館

編輯: 徐承偉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滕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單位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②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的部分圖文、視頻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著作權人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單位將及時處理。(電話: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傳媒APP

更多精彩!掃碼下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