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鹽”,迫在眉睫。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將“減鹽”列為六個專項行動之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關于食鹽的推薦攝入量是:“建議 11 歲以上的中國居民每人每天攝入不超過 5 克的鹽”。
但,如果你真的嘗試過按照每天 5 克鹽的標準來吃一天飯,就會發(fā)現(xiàn),真的是,太!難!了!
尤其對于平時經(jīng)常吃外賣,或者偏好川菜、魯菜、東北菜的朋友來說,應該會覺得食之無味、難以下咽,甚至會在第二天“報復性反彈”,多吃重口味零食、做菜多放鹽。
有沒有一個更容易接受、更適合普通人、不需要那么強大意志力的減鹽方法?今天咱們就來總結一套更切實可行、盡量無痛或少痛的“生活化階段性減鹽方案”~
外食或外賣場景
之所以將外食和外賣作為減鹽行動的第一階段,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外食和外賣往往比普通家庭飲食口味更重,減去這部分高于家庭飲食的鹽分,一般人都能接受;二是如今工作節(jié)奏變快,越來越多的人靠外賣為生,因此對外賣和外食進行減鹽調(diào)整顯得尤為必要。
具體如何操作?
1
降低點含鹽量高的菜肴的頻率
一開始不必完全杜絕,但要降低點這類菜肴的頻率。包括但不限于干煸、干鍋、水煮、醬爆、魚香、鹵味等。可以多選一些清蒸、涼拌、煮燉菜肴。
2
少吃菜湯拌飯、喝水不喝湯
不少朋友喜歡用菜湯拌飯,或者喝燉菜的湯,但這類菜湯含鹽量通常比菜本身還高,應該盡量避免。如果菜太咸吃完覺得口渴,一定要和服務員要點茶水,別用菜湯“解渴”。
3
嘗試外賣、外食涮水
一些健身人士已經(jīng)開始嘗試外賣或外食用開水涮過再吃,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做法。需要提醒的是,最好用白開水涮菜,而不是用配餐的蔬菜湯,這類蔬菜湯中含鹽量也不低。另外,在工作單位食堂就餐的朋友也可以涮涮水,多數(shù)食堂菜品含鹽量也不算低。

家庭廚房場景
研究顯示,家庭廚房貢獻了中國居民膳食鈉來源的 70%~80% [7-8]。家庭減鹽任重而道遠,但家庭減鹽的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又是受益終身、惠及全家的。
具體如何操作?
*操作要點:步驟 1~7 的難度遞增,可以結合家庭情況選擇實施,堅持穩(wěn)步推進。
第一步,評估家庭食鹽攝入量。
如果一日三餐主要在家吃,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粗略估算家庭人均食鹽攝入量:每次買鹽后在鹽袋子上記錄下購買日期,用吃完一包鹽(約 400 克)的時間推算每天每人攝入了多少鹽。如果在此期間能做到盡量少吃預包裝零食,則能大大提高估算準確度。
有了統(tǒng)計結果后,可以據(jù)此制定家庭周期性減鹽目標。比如,利用 3 個月時間,從 10 克/天降低到 8 克/天;再用 4~6 個月時間,降低到 6 克/天甚至 5 克/天。
使用限鹽勺、限鹽罐也是不錯的方法,既能大致評估用鹽量,也能起到提示減鹽的作用。但常見的一個錯誤是,因為覺得放少了飯菜沒味兒,將它們當成普通鹽勺、鹽罐使用。一次放好幾勺,依然起不到減鹽效果。

第二步,避開那些不叫鹽的含鹽調(diào)味品。
除了鹽本身,醬油、蠔油、雞精、味精、松鮮鮮、黃豆醬、甜面醬、豆瓣醬、番茄醬等各種調(diào)味醬中都有不少鹽,醋、小蘇打中也有少量鈉。在家做飯時,最好不要重復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這些調(diào)味品,這是一個相對少痛的減鹽方法。
第三步,將含鹽調(diào)味品換為香料。
大多數(shù)食物并不是多放鹽才好吃。烹飪界有句話“壞廚子用鹽,好廚子用香料”。如果覺得少了琳瑯滿目的含鹽調(diào)味品影響菜品口味,可以多用香料替代。
除了中餐中常用的蔥姜蒜、香菜、洋蔥、花椒、辣椒、八角、桂皮、香葉等香料,也可以多嘗試檸檬、香茅、香草、羅勒、迷迭香等調(diào)料。尤其是檸檬汁,其酸味可以“放大”菜肴本身的咸味,非常適合減鹽。
像香茅草烤魚、檸檬香草烤雞、迷迭香烤羊排、冬陰功湯、檸檬海鮮湯、羅勒意面這些擅用香料的菜味道都很誘人。
第四步,善用可以“減鹽”的食材。
和檸檬一樣,醋的酸味也能凸顯咸味,達到減鹽目的。還有游離氨基酸(如谷氨酸)帶來的鮮味,以及辣味、辛香味,甚至苦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咸味更明顯,大家除了可以用這些味道的調(diào)料,也可以用有這些味道的食材,如菌菇、海帶、西紅柿游離氨基酸含量豐富,能提供鮮味;苦瓜、苦菜、苦菊的苦味可能會讓咸味在其對比之下更突出。
相反,甜味和咸味互相有“削減”作用,大量糖的存在會降低人們對咸味的感知。盡量避免將菜肴做成甜咸口,降低高糖又高鹽的危害。

圖庫版權圖片,轉(zhuǎn)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第五步,挑選低鹽的烹飪方式。
從這一步開始較大程度減少食鹽用量,可能在初期稍微有點痛感,但不強烈,且很快就會適應。
在家做飯盡量多使用清蒸、煮后蘸汁或者涼拌的方式,不僅可以降低用鹽量,還能減少帶鹽湯料和食物的接觸時間。急火快炒或者用空氣炸鍋、烤箱無油烘烤、微波爐煎煮也可以。還有一個小竅門是,先放其他調(diào)料,臨出鍋或出鍋后放鹽,這樣少量鹽就能提供尚可接受的咸度。
第七步,嘗試使用低鈉鹽。
如果腎功能正常,可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降低高鈉對健康的影響。但考慮到低鈉鹽略帶苦澀味、購買不是很方便,以及對于習慣了普通鹽的人,一下子換成低鈉鹽可能反而會因為“覺得不夠咸”而放更多,因此比較建議先習慣減鹽飲食后再更換(可回顧往期文章《中國人,趕緊“換鹽”,能救命!誰換誰受益》)。

圖庫版權圖片,轉(zhuǎn)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第八步,“正常-低鹽-無鹽餐”循環(huán)減鹽法。
正如減重期使用輕斷食一樣,減鹽也可以使用“正常-低鹽-無鹽餐”循環(huán)的方式。
可以在周末安排一天“無鹽餐”,周一到周三自帶低鹽餐,或者吃外賣用熱水涮鍋減鹽,周四周五如常吃飯。如此循環(huán),我們逐漸會對外賣、外食的高鹽接受無能,慢慢愛上食物清淡天然的本味。
一日無鹽餐示例:
早餐:牛奶/豆?jié){+烤饅頭片+甜椒;
午餐:雜糧米飯+無鹽鹵牛肉+燙菠菜+水果;
晚餐:雜糧粥+水煮生菜+原味堅果。
零食場景
其實踐行健康飲食和人類口味享受的沖突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堅持循序漸進的階段性減鹽,我們定會逐漸回歸清淡飲食,學會欣賞食物本來的模樣。
最后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減鹽”對于兒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意義尤為重要。為了家人的健康,請務必重視減鹽這件事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