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思文(滕州一中2021級23班)
迷途的旅人在沙漠中漫無目的地朝一個方向走,,他們以為自己一直向前,??墒聦嵣?,只是繞了一個大圈兒之后回到原地,。
而縱觀人們的一生,,人們在浩瀚的世界上,,用腳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那條路,,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個人在青年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埋骨何須桑梓地”背井離鄉(xiāng),、只身闖蕩的銳氣。然而到了中年以后,,嘗遍人間百味,,感慨“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于是踏上了歸途,。
在歸途中,,他會遇到許多他曾遇到的人,看到很多曾看過的風(fēng)景,,會慶幸或懊悔自己當(dāng)初的某些選擇,。最終,他回到了家鄉(xiāng),。葉落在曾經(jīng)破土而出的地方,。
一代一代人在延續(xù)。除了少部分客死他鄉(xiāng)的人,,只能在悲哀中首丘,。大部分人在重復(fù)這個循環(huán),在悲恨相續(xù),。
可是相續(xù)的又不僅僅是悲恨,。因為在歸途中,他看到了過去的自己,。他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堅定自己的一些舉措,或者試圖彌補另一些舉措,。人的一生不是由起點向終點的直線,,而是閉合的圓形。他已經(jīng)去過了離出發(fā)點最遠的地方,,現(xiàn)在他要做的是用歸來的旅途來彌補剩下的圓形,,用它的面積來定義自己的一生。而我們知道,,如果他的歸途有一小段沒有完成,,哪怕只有一小段。他生命的圓面積也會變?yōu)榱恪?/span>
所以,,歸來的旅途不是單純的人窮則反本,,或所謂的衣錦還鄉(xiāng),;而是走得太遠之后的反思和彌補。他的生命回到原點,,但他生命的意義卻完成了閉環(huán),。而整個人類的文明就在這一個個閉環(huán)的繼承中拓寬。
不僅人是這樣,,物亦如此,。文明從蠻荒的原始森林走來,憑借對道德的伸張和對本性的壓抑,,與動物劃清了界線而不斷發(fā)展,。但當(dāng)禮儀的繁雜達到頂峰,克己復(fù)禮的道德埋沒了人性時,,道德就會逐漸衰退,,而本性重新得以伸張。
這看上去是在從野蠻走向文明,,又從文明回到野蠻,。但這些所有的歸途,無論是從強回到弱,,還是從弱回到強,,都是過度伸張或壓制之后的反饋與調(diào)整,都在演繹著盛極必衰的天理,,在反復(fù)的波動中尋找一個穩(wěn)定的平衡,。
一切從無中來,又到無中去,。
宇宙起源于奇點,,最終也會重新坍縮為奇點。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一直向前,妄圖窮盡一切,,在窮盡以前就會被抹去,。只有歸途的加入,才能讓人類的生命或是文明的歷史成閉合的圓形,。歸來的旅途,,是善始后的敬終,是功成后的守成,,是所有事物曾經(jīng)存在過的證據(jù),。
(指導(dǎo)教師 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