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浩
又到了“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的日子,明月朗朗,清幽靜默,極力望去,似有霓裳在月宮起舞,綽約風(fēng)姿,不忍轉(zhuǎn)目。想那很久以前,嫦娥是何等的決絕,拂袖升天,只留下癡情的后羿對月興嘆。今夜此舉是內(nèi)心的歡愉,還是為了排解寂寞,個中緣由誰又知曉?一定是為了阻止那奸詐的逄蒙詭計得逞,嫦娥才不得已離開所愛之人,獨(dú)居月宮,與玉兔為伴。然而一只兔子又如何知道人的心事呢?只是聊慰孤獨(dú)罷了。
每一段美好的情感都值得被記憶,都應(yīng)該得永存。好多年前聽歌后王菲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看似隨意慵懶的吟唱背后,卻有淡淡的憂傷從聲線中流淌下來,如泣如訴。心底感嘆:這該是一個怎樣的女子,會有如此深情的訴說呢?想到了詞的作者蘇軾,宦游密州,遙望中秋朗月,月之圓圓,何其皎皎,然環(huán)顧四周,心意茫茫,把酒弄影,思弟情切,七年之別,唯托付明月,捎去掛念。即便如此,豁達(dá)的蘇子還是一面感慨人生: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一面勸慰自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最后還不忘向世人送去美好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家自有大家的風(fēng)范,大家也有凡人的苦悶。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詩仙李太白也是其中一位。停杯問天:月來幾時?把酒問月:嫦娥孤棲與誰鄰?誰能說“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沒有期許和無奈呢?更有“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苦,誰能體會?這還是那個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李白嗎?還是那個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嗎?還是那個“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嗎?是的,就是他!即便是豪情滿懷的詩仙也有孤獨(dú)落寞之時。面對朗朗明月,滿心的愁苦與孤寂唯有借酒澆之才能換來片刻的消解。
想到了“孤篇蓋全唐”的唐代詩人張若虛,文如其名,如入虛境。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月亮的博大,在寬闊的海平面上得以彰顯,這輪明月,究竟何年普照眾生,我等生民又是何年起了相思,誰又能說清,任誰又能道明呢?旅人思家,家人懷遠(yuǎn),亙古不變。明月有情:照妝臺,映竹簾,灑衣砧;離人懷遠(yuǎn):逐月華,夢落花,無限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目誰家院?孤立江頭,詩人獨(dú)享這一輪朗月,明月窈窕,落月?lián)u情,江水悠悠,濤聲呢喃,不絕于耳……
耳畔又傳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望著身旁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不禁感嘆歲月靜好,月圓人和。想著屬于他們一個人的月亮的歌,我緊緊地握起妻兒的手,來到園中,月亮之下,唱響屬于我們一家人的團(tuán)圓幸福的月亮之歌。
遙望朗月,清輝鋪滿園中的池塘,遂想起那個吟著“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的詩人彭邦楨,小家圓了,大家何時圓呢?清風(fēng)徐來,桂子飄香,看那圓月更加嫵媚多姿,清亮幽美,我知道,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等著我,等著我們大家。